[实用新型]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0535.3 | 申请日: | 200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显才;丁亦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秦兴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力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以保证给水的品质。若水中溶解氧气,就会使与水接触的金属被腐蚀,同时在热交换器中若有气体聚积,将使传热的热阻增加,降低设备的传热效果。因此水中溶解有任何气体都是不利的,尤其是氧气,它将直接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火电厂采用热力除氧,除氧器本身又是给水回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同时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化学补水及全厂各处水质合格的高压疏水、排汽等均可汇入除氧器加以利用,减少发电厂的汽水损失。
热力除氧器用加热蒸汽来除氧,根据水中气体的溶解特性,要想将水中任何一种气体除去时,只要将水面上存在的该气体除去即可,因此希望排除水中的各种气体,最好水面上只有水蒸汽而无其它气体。热力除氧器就是将水加热至沸点,使氧的溶解度减小而逸出,再将水面上产生的氧气排除,使充满蒸汽,如此使水中氧气不断逸出,而保证给水含氧量达到给水质量标准要求。
目前,热力除氧器除氧后的剩余蒸汽直接排出,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能够在保证除氧器高效除氧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包括余汽冷凝器、冷凝水回收器和除盐水混合器,所述余汽冷凝器上的余汽进口接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出口、除盐水进口接除盐水支管、冷凝水出口和除盐水出口分别接所述冷凝水回收器,所述余汽冷凝器上还设有排氧气口;所述冷凝水回收器的出水口接所述除盐水混合器的一个入口;所述除盐水混合器的另一个入口接除盐水总管、出口接至热力除氧器的除氧水主管道。
进一步地,上述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余汽冷凝器内设有多个U形换热管束。
进一步地,上述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余汽冷凝器内部平行于所述U形换热管束中轴线的方向设有挡板,所述余汽冷凝器内壁上垂直于所述挡板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折流板。
进一步地,上述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余汽冷凝器为耐腐蚀的余汽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能够在保证除氧器高效除氧的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余汽冷凝器的一种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余汽进口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包括余汽冷凝器111、冷凝水回收器112和除盐水混合器113,其中,余汽冷凝器111上的余汽进口c接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出口、除盐水进口b接除盐水支管115、冷凝水出口d和除盐水出口a分别接冷凝水回收器112,余汽冷凝器111上还设有排氧气口e;冷凝水回收器112的出水口接除盐水混合器113的一个入口;除盐水混合器113的另一个入口接除盐水总管、出口接至热力除氧器的除氧水主管道。
本实用新型热力除氧器的余汽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热力除氧器部分进水与热力除氧器排汽在余汽冷凝器中进行表面换热,将排汽中的多余蒸汽冷凝成水,然后用冷凝水回收器及除盐水混合器将冷凝水及换热水回注到热力除氧器的除氧水主管道之中,从而回收了余汽中的全部热能和水。
其中,余汽冷凝器采用耐腐蚀的高效余汽冷凝器。
图2为图1中余汽冷凝器的一种内部结构图。如图2所示,余汽冷凝器内设有多个U形换热管束15。再如图2所示,余汽冷凝器内部平行于U形换热管束15中轴线的方向设有挡板16,余汽冷凝器内壁上垂直于挡板16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折流板17。图2中,1为余汽冷凝器的前端封头,2为余汽冷凝器的前端管箱简体,3(或b)为余汽冷凝器的除盐水进口,4为等长双头螺柱,5为管程侧法兰,6为壳程侧法兰,7为固定鞍座,8为活动鞍座,9为冷凝水集水罐,10为集水罐补强圈,11为法兰补强圈,12(或d)为冷凝水出口,13为后端封头,14(或e)为排氧气口,15为U形换热管束,16为挡板,17为折流板,18(或c)为余汽进口,19为垫片,20为管板,21(或a)为除盐水出口,22为管嘴补强圈,23为分称隔板。
图3为图2中余汽进口18的横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秦兴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秦兴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0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话自动控制照明灯
- 下一篇: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灯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