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脖枕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9435.9 | 申请日: | 2009-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5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万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德昌 |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M37/00;A61N2/08;A61K36/8969;A61K36/835;A61K36/9066;A61P19/08;A61P25/20;A61K33/06;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脖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涉及一种颈脖枕。
背景技术
生活中提到枕头,人们通常认为它是用来垫头部的,而忽视了垫颈部,常常导致颈部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放松,引起肩颈部位的僵硬疼痛。医学上证明圆柱状枕头对于颈椎的保健具有积极的效果,因为圆枕非常符合颈椎的生理曲线,既能稳定颈椎、充分缓解后颈肌群和韧带的劳损,又可起到颈托和轻度牵引的作用,能减轻增生骨质对神经的压迫,防止颈椎病。中国专利文献CN 200953992Y(专利申请号200620027606.5)公开了一种圆枕,该圆枕包括外套、内套和内芯。外套呈筒状套在内套外侧,内套的第一层为纯棉面料层,第二层为负离子远红外丙纶功能纤维夹层,第三层为100%涤纶面料层;内套由两圆形底面分别缝合在呈圆柱柱面的两侧形成内空的圆柱体,在内套的一侧缝合有拉链,内套底面的第一层为纯棉面料层,第二层为负离子远红外丙纶功能纤维夹层,第三层为100%涤纶面料层,圆柱柱面由纯棉面料层构成;内芯呈柱状,置于内套中,内芯由功能材料制成的内芯填充物缝合在远红外功能纤维面料层内构成。所述的功能材料制成的内芯填充物呈球体、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筒状、管状、不规则形状中的任一种,可以对颈部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该圆枕整体呈圆柱状,能很好的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缓解颈部压力,减少颈椎压迫,缓解颈椎疼痛;功能材料产生的磁场和离子效应,具有镇静作用,消除失眠和精神紧张,提高人的睡眠质量。但此圆枕同一般的圆柱状填充枕头有一使用缺陷,即长时间使用后,枕体下凹变形,失去支撑颈部的功能。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 201076275Y(专利申请号200720151189.X)公开了一种圆筒形保健颈枕,枕芯由海绵、或卫生鹅、鸭毛、或卫生报纸杂志、书纸等材料均匀卷成,可另加布料外套,也可不加,其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椎增生和颈椎炎,但此圆筒形保健颈枕同样在使用过程中枕体下凹变形,失去支撑颈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中能够一直保持支撑颈部的颈脖枕。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颈脖枕包括枕芯和枕套,结构中还包括硬质枕座;硬质枕座的整体为坚硬的条状的长方体,使用时将枕芯塞入枕套的主套内,将枕套围绕硬质枕座进行卷绕,卷绕成圆柱状枕体,通过固定件将圆柱状枕体固定。
所述枕套的形状为长方形,除主套外,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包括一个用于放置硬质枕座的第一放置套;使用时,硬质枕座放入第一放置套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通过硬质枕座、枕芯、枕套组合后卷绕成圆柱状并由固定件固定的颈脖枕,其圆柱体外形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2)由于硬质枕座的支撑作用,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枕体不变形,因此能一直对颈部起到支撑作用;(3)硬质枕座周围包覆的枕芯和枕套,保证了枕头应有的柔软和舒适;(4)固定件可以是尼龙搭扣,也可以是纽扣,还可以是缝制固定在枕套边缘上的2根或4根布带,还可以是将枕体套在其中的布套等,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若采用绑带形式,则可以方便地将枕体扎得更紧;(5)本实用新型的颈脖枕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枕芯和枕套也便于清洗和晾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为解下绑在图1的枕套及枕芯的卷筒上的绑带后,展开枕套及枕芯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实施例的硬质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硬质枕座以及设置在硬质枕座中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从图4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枕套背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枕芯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绑带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卷绕状的绑带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中第二实施例的硬质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硬质枕座以及设置在硬质枕座中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从图13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硬质枕座1,
下座11,
下座外壳11-1,底板11-1-1,左侧板11-1-2,前侧板11-1-3,右侧板11-1-4,后侧板11-1-5,
环状槽板11-2,第一环状槽板11-2-1,第二环状槽板11-2-2,第三环状槽板11-2-3,第四环状槽板1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德昌,未经万德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9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