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后视镜保护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8985.9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4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蒋飞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飞麟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0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1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后视镜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后视镜保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后视镜底座和镜面延伸部分较窄,所以镜面一直暴露在外,经常受雨水、阳光、灰尘等侵袭,久而久之造成镜面能见度下降,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2279228.7公开了一种带保护罩的后视镜,它包括后视镜底座和后视镜镜面,在后视镜底座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块罩板。罩板可通过强力胶粘贴在后视镜底座壳体的上方或下方。其不足之处在于:罩板与底座固定,只起到了局部保护,未能保护全局,而且又不防尘,,此外强力胶时间长了会造成脱胶,脱胶之后壳体会损坏,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没有好的车用后视镜保护罩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防尘防雨效果理想的可控后视镜保护罩。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可控后视镜保护罩,包括后视镜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腔体内设有与外壳内侧面相适应的罩体,罩体通过横向轴线方向两侧的转轴固定在外壳上;转轴与可控小电机相连,可控小电机置于外壳右侧连接臂内;罩体内包覆有反光镜,反光镜固定在外壳上。
罩体在可控小电机的带动下绕着转轴转动,可以实现将反光镜正面从部分遮挡到完全挡住的全过程操作,方便用户调节罩体遮挡角度或覆盖面,在雨天行车当中加宽外壳和镜面的延伸部分,使得雨水不直接打到镜面上影响驾驶员视线。在机动车不行驶时,可以将罩体操作到完全覆盖镜面即罩体和外壳对反光镜形成包夹之势,可以防止尘埃对镜面的污染和侵蚀。罩体和反光镜在外壳内的固定分离开,防止因罩体的转动带动反光镜转动而影响用户的后视观察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在上下边缘向外延伸出外挡角和内挡角,相应地在外壳的上边缘内侧凸起与内挡角相配合的挡角。所述外挡角的截面纵向长度大于罩体和外壳之间的空隙宽度,内挡角和挡角的截面纵向长度小于罩体和外壳之间的空隙宽度。
外挡角在原始位置与外壳上端边缘配合,在罩体转到最大角度时与外壳下端边缘配合,起到定位作用。内挡角与外壳的上边缘内侧凸起的挡角相配合,也起到定位作用。内、外挡角还起到密封作用,使得灰尘不易进入,所以罩体的内、外挡角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如塑胶等来增加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沿横向轴线方向向两侧延伸出左转轴和右转轴;左转轴为插销与外壳左端内侧上的销孔配合;右转轴为内齿套管与可控小电机的驱动轴头部的齿轮啮合。
可控小电机设于外壳右侧连接臂内,合理利用原有空间,不额外增加空间和成本,而且与车身近便于布导线与车内控制开关连接。右转轴头部设为内齿套管与驱动轴头部的齿轮直接套接啮合,传动连贯性更好,也省下了该侧外壳上设固定点工序和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镜通过横向轴线方向的固定轴与外壳两侧连接固定,固定轴穿过罩体两侧的通孔不与罩体接触。罩体和反光镜在外壳内的固定分离开,防止因罩体的转动带动反光镜转动而影响用户的后视观察角度。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实现将反光镜正面从部分遮挡到完全挡住的全过程操作,方便用户调节罩体遮挡角度或覆盖面,在雨天行车当中加宽外壳和镜面的延伸部分,使得雨水不直接打到镜面上影响驾驶员视线。在机动车不行驶时,可以将罩体操作到完全覆盖镜面即罩体和外壳对反光镜形成包夹之势,可以防止尘埃对镜面的污染和侵蚀。
(2)本实用新型将罩体和反光镜在外壳内的固定分离开,防止因罩体的转动带动反光镜转动而影响用户的后视观察角度。
(3)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防尘防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到某一时刻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罩体,3-可控小电机,4-反光镜,5-挡角,6-内挡角,7-外挡角,8-驱动轴,9-右转轴,10-左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飞麟,未经蒋飞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8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振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门开启示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