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菌培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8557.6 | 申请日: | 200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5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铉哲;代治国;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04;C12M1/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毕志铭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细菌培养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细菌发酵罐。其中,固体培养基存在培养基用量较多、保存时间短、致病性减弱等问题;当利用细菌发酵罐培养细菌时,需要昂贵的发酵罐,并且细菌发酵罐内还需要安装搅拌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应用范围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细菌发酵罐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应用范围窄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细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胶塞、第一胶管、第二胶管、第三胶管、第四胶管、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发生器,所述胶塞塞在培养瓶的瓶口处,所述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的下端均穿过胶塞并位于培养瓶内,第一胶管的一端与第一不锈钢管连通,第一胶管的另一端与空气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设置在第一胶管上,第一不锈钢管的下端套装有第三胶管;第二空气过滤器通过第二胶管与第二不锈钢管的上端连通,第二不锈钢管的下端套装有第四胶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发生器代替细菌发酵罐内的搅拌装置,搅拌更加均匀、搅拌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与细菌发酵罐相比成本降低了30%;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大规模的细菌培养,还可以用于科研实验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胶塞2、第一胶管3、第二胶管4、第三胶管5、第四胶管6、第一不锈钢管7和第二不锈钢管8,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过滤器9、第二空气过滤器10和空气发生器11,所述胶塞2塞在培养瓶1的瓶口处,所述第一不锈钢管7和第二不锈钢管8的下端均穿过胶塞2并位于培养瓶1内,第一胶管3的一端与第一不锈钢管7连通,第一胶管3的另一端与空气发生器11连通,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9设置在第一胶管3上,第一不锈钢管7的下端套装有第三胶管5;第二空气过滤器10通过第二胶管4与第二不锈钢管8的上端连通,第二不锈钢管8的下端套装有第四胶管6。
在使用时,先把配好的培养液放入培养瓶1里,用铝箔纸将第一空气过滤器9的输出端和连接第一空气过滤器9的胶管3的一端包好,用灭菌器在121℃下灭菌30分钟;灭菌后,把细菌悬浮液加入到培养液后盖上胶塞2,然后把整个培养装置放在培养箱里。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空气调节阀12,所述空气调节阀12安装在第一胶管3上且位于空气发生器11与第一空气过滤器9之间。如此设置,可以调节空气发生器8的进气量。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8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