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枢纽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8235.1 | 申请日: | 2009-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枢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的电子装置多采用可折叠的结构以节省空间。一般地,这些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枢纽器相连,不需使用时,可将上盖与底座相对折叠起来。
枢纽器通常包括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上盖、底座相固定的两个连接件,两个连接件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为了让电子装置的上盖可以相对于底座实现自动开启或者自动闭合的功能,枢纽器通常包括有凹凸轮结构。为使枢纽器能提供足够的扭力,通常会增设若干弹片来增强枢纽器各元件之间的轴向力进而提供更大的扭力。轴向力增大之后易使凹凸轮结构的磨损加快,影响凹凸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提供足够扭力又能减轻凹凸轮结构磨损的枢纽器。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一枢轴、一枢转套设于所述枢轴的旋转承架、一套设于所述枢轴的第一干涉元件及一第二干涉元件,所述第一及第二干涉元件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凸部及凹部并相互嵌合,所述旋转承架开设有一卡槽,所述第二干涉元件凸设一固定部,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一套设于所述枢轴的管簧,所述管簧的一端凸设一卡榫卡固于所述旋转承架的卡槽内,所述管簧的另一端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干涉元件的固定部卡固于所述管簧的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管簧呈C形,其圆周上沿轴向设有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枢轴上还套设一弹性元件组及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锁固于所述枢轴末端,所述弹性元件组位于所述第一干涉元件与固定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旋转承架开设有一枢转孔供枢轴枢转通过,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枢转孔的边缘并与所述枢转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枢轴设有一冠部,所述冠部周缘凸伸一止挡部,所述旋转承架设有一挡块可与止挡部相抵挡。
优选地,所述挡块凸伸形成于所述连接片的一侧面并沿着所述枢转孔的边缘,所述挡块一端与所述侧面平滑过渡。
相较现有技术,上述枢纽器通过管簧与枢轴之间的摩擦增加扭力,可以减少枢纽器的轴向压力,进而减轻第一干涉元件与第二干涉元件之间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枢轴10、一固定承架20、一旋转承架30、一第一干涉元件40、一第二干涉元件50、一管簧60、一摩擦垫片70、一弹性元件组80及一固定件90。
该固定承架20包括一固定片21及一与固定片21垂直的连接片22。该固定片21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211用于将该固定承架20锁固于一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底座(图未示)。该连接片22开设有一扁平的固定孔222。
该枢轴10的一端为一扁平状的卡固部11,该枢轴10利用该卡固部11卡固于该固定承架20的固定孔222。该枢轴10于邻近卡固部11处设有一冠部13,冠部13沿周缘凸设一弧形的止挡部132。该枢轴10的另一端为轴杆12。该轴杆12包括邻近冠部13的圆柱部122以及远离冠部13的扁平部124。该轴杆12于其扁平部124的末端设置螺纹125。可以理解,该扁平部124的截面可以呈椭圆形等非圆形以使需要在该轴杆12上止转的元件能很方便地固定。
该旋转承架30包括一固定片31及一与该固定片31垂直的连接片32。固定片31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311用于将该旋转承架30锁固于一该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上盖(图未示)。该连接片32开设有一枢转孔322贯穿该连接片32的第一侧面33与第二侧面35,用于枢转套设于该枢轴10的轴杆12。该连接片32于该枢转孔322的边缘开设有一连通该枢转孔322的卡槽323。该连接片32的第一侧面33沿该连接片32的边缘向远离第一侧面33的方向凸伸一弧形的挡块331。该挡块331以一平滑的过渡面延伸至该第一侧面33。
该第一干涉元件40中央开设有扁平状的穿孔41,该第一干涉元件40利用该穿孔41套设并固定于该枢轴10的扁平部124上。该第一干涉元件40相对于该第二干涉元件50的一侧面轴向形成有凸部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8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钻井链条并车传动箱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分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