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传导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7644.X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念;陈金枝;刘绍飞;庞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02;H01R11/01;H01R4/2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传导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双对接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双对接管的电源插头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现有技术中揭露有一种具有双对接头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圆柱状的对接体、与圆柱状对接体一体成型的绝缘体、固定收容于绝缘体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于导电端子的若干线缆以及包覆上述元件的绝缘壳体,所述对接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对接体及第二对接体,所述第一对接体与第二对接体均包括位于内壁的正极管和外部的负极管,所述正极管及负极管分别与线缆的正负芯线相焊接,该电连接器通过于一对对接体之间延伸出具有圆弧状侧面的延伸部,很好的满足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然而,该电连接器的两个正芯线分别直接焊接于第一对接体和第二对接体的正极管的尾部,而由于所述线缆的芯线较细,在焊接过程中常因为温度过高而烫坏芯线,影响连接器的工作。
因此,鉴于以上所述,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连接器,其内部连接可靠,并且工作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对接体、与所述对接体组装一体的绝缘体、以及设有导线的线缆,所述对接体包括具有焊接部的对接管,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传导端子,所述传导端子一端与所述线缆以卷压方式电性连接,另一端以焊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对接管的焊接部,所述线缆藉所述传导端子与所述对接管的焊接部电性连接。
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具有卷压耳部的卷压部、自所述卷压耳部延伸的连接部以及手指状的焊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Y形端子,使得线缆先与Y形端子卷压连接,然后通过该Y形端子与对接管焊接,从而避免了线缆直接与对接管焊接而由于焊锡温度过高烫坏芯线,保证电连接器内部连接可靠,整个连接器工作稳定,而且所述Y形端子的前端设置为手指状,可有效提高焊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对接体1、与对接体1成型一体的绝缘体2、收容固定于绝缘体2内的一对导电端子5、电性连接于对接体1后端的传导端子3以及设有若干细导线且与所述传导端子3电性连接的线缆4,当然,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可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体2后端、导电端子5以及传导端子3的壳体(未图示)。
所述对接体1包括水平并行排列的近似圆柱形的一对对接管(未标号),所述每个对接管均包括位于内壁的正极管10及位于外部的负极管11,所述正极管10的外径小于负极管11,从而所述正极管10与负极管11之间形成环形的空隙(未标号),以收容可将二者隔离的绝缘体2的对应部位。如图1所示,所述一对正极管10的尾部向后延伸并部分暴露于绝缘体2的后端以形成大体弧形的焊接部111,所述一对负极管11的尾部也向后延伸并形成大体弧形的焊接部(未标号),所述负极管11的焊接部位于正极管10的焊接部111的下方。
所述绝缘体2大体呈望远镜形,其为塑胶绝缘材质,其包括主体部21、自主体部21向前延伸的一对管部22及自主体部21向前延伸出并位于一对管部22之间的延伸部23。所述延伸部23包括向下凹陷且呈弧形的光滑凹槽(未图示),通过改变光滑凹槽的弧度可以方便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该延伸部23具有防呆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体2通过注射成型技术与对接体1组成一体,所述一对管部22将对接体1的正极管10和负极管11隔离以防止短路。
所述传导端子3大体呈Y形,其具有用以卷压所述线缆4的卷压部31、自所述卷压部31向前延伸的连接部32以及自连接部32分叉成两支延伸而成的一对焊接部33,并且每个焊接部33前端为手指状,所述焊接部33呈Y形。所述每个焊接部33包括相间隔设置的若干梳状的金属指部331,通过此结构,在焊接时,溶化的锡水可通过所属金属指部331之间的间隙流到焊接部33与对接体1的结合处,使得传导端子3与对接体1之间焊接更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指部331为三个。所述手指状焊接部33焊接于对接体1的正极管10的焊接部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质聚氨酯泡沫外墙用仿石装饰文化石
- 下一篇:节能电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