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冷式电机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7514.6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聚海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冷式 电机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进行循环水冷降温的内冷式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数控系统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对伺服电机、驱动电机的技术性能有了更高要求。例如,机床数控伺服系统、高速高精加工机床的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的应用、汽车领域中除电动车驱动电机外,汽车电子伺服系统如电子动力方向盘和线控刹车灯业的电机除需要具有效率高、推力密度大、可控性能好等高标准性能外,同时必须解决散热、隔磁问题。目前电机壳体的散热性能差已成为电机技术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电机散热问题,日本研究开发了在电机壳体外附装螺旋盘管水循环的外致冷系统。该系统体积较大,由于是通过螺旋盘管带走电机最外部的温度的工作原理,而温度较高的电机内部其降温效果不好,并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降温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冷式电机壳体,采用铝合金热挤压工艺的电机壳内设计有循环水道,进入水道的水可以均匀地将电机旋转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高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冷式电机壳体,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由外壳和内套套装成整体,外壳和内套之间设有循环水冷空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与循环水冷空间连通。
所述进、出水口不对称或对称设置在外壳上。
所述循环水冷空间由循环水道构成,所述循环水道为沿内套外圆呈螺旋状水道或沿内套外圆呈轴向的槽式水道。
所述内套的外壁圆周上沿其轴向均匀设有若干条槽型水道,所述水道之间通过相间设在首尾两端的开口连接成整体水道,所述水道的首尾端分别与外壳上的进、出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与日本某公司的螺旋盘管水冷相比,机壳整体性好、重量轻、外型美观、散热效率高,与传统的风冷方式相比,降温更加均匀,降温速度快,且节能环保,可满足高端、高效、高速电机的散热需要。提高了散热液体介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见附图,一种内冷式电机壳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由外壳2和内套3套装成整体,外壳和内套之间设有循环水冷空间7,所述循环水冷空间由循环水道构成,所述循环水道为沿内套外圆呈螺旋状水道或沿内套外圆呈轴向的槽式水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4、5与循环水冷空间连通。进、出水口不对称或对称设置在外壳上。铝合金制作的外壳和内套采用热挤压工艺,外壳和内套套装成整体经氩弧焊接后,在其中间形成循环水冷空间。为了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内套的外壁圆周上沿其轴向均匀设有若干条槽型水道6,所述水道之间通过相间设在首尾两端的开口9连接成整体水道。即,若一条水道的开口在首端,则与其靠近的水道开口就在末端,以此类推,形成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一条整体水道。所述水道的首尾端分别与外壳上的进、出水口连通。制作时,内套外壁圆周上的若干条槽型水道组成圆形与外套的内腔呈动配合并采用氩弧焊接形成整体,水槽的两侧壁成为散热翅8,也能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聚海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聚海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车燃油箱内的加热装置
- 下一篇:永磁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