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7320.6 | 申请日: | 2009-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满;张雪亮;王前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8;H01R13/6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组件,特别是涉及具有改善线缆固定结构的线缆组件。
【技术背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2006年8月15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7,090,527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SFP(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收发组件,该收发模组包括一线缆、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内置电路板。线缆一端套设一金属圆环并延伸出一段导电芯线,该导电芯线焊接至内置电路板。下壳体一侧设有收容内置电路板的收容空间,下壳体另一侧设有容纳金属圆环的收容槽,上壳体口扣合至下壳体以讲内置电路板及线缆固定。
该现有技术中线缆主要由金属圆环固定至上、下壳体,并且金属圆环与内置电路板之间的一段导电芯线处于自由状态,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整理该段导电芯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另一现有技术请参考2009年1月7日公告的中国中国专利第201178199号,该专利也揭示了一种SFP收发组件,该收发模组包括一线缆、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内置电路板。该线缆的一端套设一金属环并延伸出一段导电芯线,该段导电芯线的中间段由一绝缘理线装置固定,该段导电芯线末端由连接装置与电路板连接。下壳体一侧设有收容内置电路板的收容空间,下壳体另一侧设有容纳金属圆环的收容槽,上壳体口扣合至下壳体以讲内置电路板及线缆固定。
该现有技术中藉由绝缘理线装置固定线缆延伸出的一段导线及连接装置将该段导线固定至内置电路板,该现有技术使用两个零件进行固定,其结构复杂、成本高。
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有效固定线缆,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线缆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固定线缆,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线缆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一内置电路板及一线缆,该内置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导电连接点,该线缆包括至少一导电芯线、包覆导电芯线的导电包覆层及外绝缘层,导电芯线包括延伸出外绝缘层并连接至导电连接点的延展部,该线缆组件还包括一绝缘固持装置,该绝缘固持装置同时包覆导电芯线的延展部与外绝缘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一个同时包覆外绝缘层与导电芯线的绝缘固持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组件100为一SFP收发组件,其包括一收发模组1及连接至收发模组的一线缆2。
请参阅图2所示,收发模组1包括下金属壳体11、上金属壳体12、内置电路板13及释放装置14。下金属壳体11包括对接部111与接线部112,该对接部111包括对接开口113及第一收容空间114。接线部112包括半圆柱形第二收容空间115、一对圆柱形凸轴116及长形开槽117第二收容空间115一部分内陷形成一凹槽118,上金属壳体12扣合至下金属壳体11,该上金属壳体12包括覆盖第一收容空间的平板部121及一连线部122,该连线部211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形状相同的半圆形收容空间(未图示)。
内置电路板13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114内,其上设置有起信号处理作用的电子元件131及与线缆焊接的焊接点132。
释放装置14包括驱动金属框141、滑块142、卡轴143及拉带144,驱动金属框141包括横梁部1411与两结构相同的竖直部1412,拉带144套设至横梁部1411。各竖直部1412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413与第二圆孔1414,该第一圆孔1413与下金属壳体11的凸轴116配合。卡轴143共同穿设第二圆孔1412、滑块142的开孔1411及开槽117,金属框141饶凸轴116旋转的同时,可以带动滑块142水平移动。
请参阅图2~3所示,线缆2包括两组共四个导电芯线21、包覆导电芯线21的导电包覆层22与外绝缘层23,导电芯线21包括延伸出外绝缘23的延展部24,延展部24的末端焊接至内置电路板23的焊接点232。线缆2还包括一绝缘固持装置25与一导电带26,该绝缘固持装置25包括一体成型的一方形部251与一圆柱部252,该方形部251成型至导电芯线21延展部24,该圆柱部252成型至线缆2的外绝缘层23。导电包覆层22包括一接地部221,该接地部221延伸并紧贴出绝缘固持装置25,导电带26缠绕至绝缘固持装置25并包覆接地部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荷隔离开关
- 下一篇:不规整堆料中工件的快速分离与抓取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