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6740.2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谢楠;魏立新;许箴;姚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2H7/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5 kv 电网 中性 接地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故障定位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研究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对于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及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低压配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定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频故障电流微弱与电弧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包括:消弧线圈和与消弧线圈并联的电阻;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所述电阻为中值电阻。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采用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由于其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受到了广泛认同。由于消弧线圈的存在,接地发生时,故障点容性接地电流会自动被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所补偿,接地电流很小。消弧线圈不仅能使故障残流减小,促使电弧自熄,而且使弧隙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减慢,为电弧的最终熄灭创造条件,保证了电弧的熄灭和避免发生重燃。单相接地发生后,系统投入电阻进行选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施例的35KV电网中性点接地系统包括:消弧线圈L和与消弧线圈L并联的电阻RN;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L接地。所述电阻RN为中值电阻。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图所示(A相接地),图中RN为消弧线圈两端并联电阻,Co为电网每相对地总电容,Ic为电网对地总电容电流,IL为消弧线圈产生的电感电流,IRN为中值电阻Rn产生的有功电流。
接地点电流为:
接地电流每次过零时,由于恢复电压超过介质恢复强度而多次重复击穿,从而产生一定的过电压。接入消弧线圈(并联电阻)后,一方面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可以被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所补偿,使残余的接地电流大为减小;另一方面,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可以大为降低,从而有利于熄弧。在这种接地方式下,消弧线圈应采用全补偿或过补偿的运行方式,防止在欠补偿运行时有可能产生工频串联谐振的危险。
每相电弧接地过电压值与电网参数有关,在同样条件下,若有线间电容,除个别情况外,各相过电压均值和最大值都有所降低,说明增加线间电容有助于抑制过电压程度。其次中性点电阻较大时相对过电压水平也提高,分析表明当RN=1.8kΩ时过电压最严重,最大过电压倍数故障为2.2Pu,健全相为3.4Pu;当RN降低时,过电压也随之降低;当RN=0.5kΩ时,最大过电压倍数故障相为1.07Pu,健全相为2.3Pu;当RN=1/3ωc时,过电压水平最低,最大过电压倍数故障相≤1.0Pu。另外降低脱谐度还可使过电压进一步降低。
实际应用中,RN的取值不但要考虑进一步抑制单相接地时投入电阻的过电压水平,还要考虑到K因子的特异性,一般可以取1/3ωc或者更大些(1.2倍左右),选线效果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