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6153.3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7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单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黄娟 |
地址: | 31132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粗糙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精密器件的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的粗糙度是工件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是对于细小的精密元件,粗糙度的测量加工成型后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工件的粗糙度测量通过各式的粗糙度测量仪进行测量,通过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工件的粗糙度,测量仪的测试端头一般都需要与测试的工件表面平行相接,而测试端头一般都是水平的。如中国专利:“表面粗糙度和/或轮廓形状测量装置(CN1851400A)”,该装置用于通过在使被支撑于悬臂上的探针与工件测量表面保持接触的同时移动该探针、并且检测探针的位移量来测量工件测量表面的表面形状和粗糙度。这都是对于水平的平面进行测量,对于不同角度的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现有的粗糙仪就不能实现对于不同角度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方便测量不同角度的圆锥面的粗糙度,而且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容易调整对于精密元件的粗糙度测量方便实用的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对于不同角度的圆锥面的测量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包括粗糙度仪和工件固定装置,所述的工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的垂直面上设有可沿垂直面上的弧形槽旋转的旋转块,在所述的旋转块上设有工件固定部件。由于工件是带有锥面的,并不能与粗糙度仪平行相接,需要对具有锥面的工件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在固定座的垂直面上设置弧形槽,工件固定在旋转块上随着旋转块的旋转而变化固定角度,根据工件的锥度进行工件角度的调整,从而使得待测量的工件表面与粗糙度仪的测量端头平行,测量端头可以水平的与工件表面相接对工件的锥面进行粗糙度测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块呈“L”形,旋转块的一端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固定座上,在旋转块的拐角处设有螺钉孔,旋转块通过螺母和螺钉孔的配合锁紧在弧形槽内,所述的弧形槽是以定位销为中心的圆弧槽,所述的定位销孔与螺钉孔之间的距离与定位销孔到弧形槽的距离相等。旋转块绕着定位销在弧形槽内旋转,然后通过螺母穿过拐角处的螺钉孔,将旋转块锁紧在弧形槽内。旋转块的旋转是为了使得工件的待测平面与粗糙度仪的平面平行,弧形槽起导向作用,为了使得旋转块能绕定位销旋转,将弧形槽制成以定位销为圆心的圆弧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工件的固定部件可以通过卡接方式或者弹簧复位方式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件固定部件包括位于旋转块端部的工件容纳孔,在工件容纳孔的下方设有弹性槽,在旋转块的端部设有与容纳孔垂直的锁紧螺母,所述的锁紧螺母位于容纳孔的下方。因为旋转块为金属部件,在工件容纳孔的下方设置弹性槽,可以在锁紧螺母锁紧工件时给予适当的缓冲,同时可以方便夹紧不同直径的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包括水平的底座和与底座垂直的旋转支撑座,所述的旋转块固定在旋转支撑座上。固定座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开为两部分。固定座的水平底座作为整体的支撑底座,与其垂直的旋转支撑座用于支撑旋转块,同时方便调整工件相对粗糙度仪的相对位置,方便测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糙度仪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支撑座上。粗糙度仪的电缆线穿过支撑座与显示器相连。粗糙度仪通过支撑架支撑,稳定性好测量准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具有下述优点:在旋转支撑座上设有可绕定位销旋转的旋转块,从而调整不同角度的圆锥面与粗糙度仪的相对位置关系,方便粗糙度仪对圆锥面进行测量;在旋转支撑座上的弧形槽是以定位销为圆心的圆弧槽,方便旋转块旋转定位,容易调整工件的圆锥面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锥面的粗糙度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内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