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磨销液过滤箱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6124.7 | 申请日: | 2009-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1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仙;鲁世君;王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萧山中亚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57/00 | 分类号: | B24B5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12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磨销液 过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磨销液过滤箱机构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在磨削加工工件时,工件从磨床出来后经由与其出口对接的下料道滑至接料盒中,磨削液也常顺下料道流入接料盒中,由于磨削液的过滤不够,因此会使工件表面又脏又湿。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机膜用于磨削液集中过滤的工艺及其专用设备(公开号:CN1879948A),其工艺包括各磨床产生的循环磨削液集中收集回流到循环槽后,循环磨削液在泵的低压驱动下,流经无机膜过滤系统内的无机膜表面时,水和磨削液的水溶性物质透过无机膜形成渗透液流出,进入滤液槽,然后用泵送至各磨床点;循环磨削液中的:悬浮磨削粒子、砂轮灰及油则被无机膜截留分离成为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定期排出收集,泵送至浓缩液槽,磨屑泥渣在浓缩液槽沉降分离,清液经收集返回循环槽再进入循环系统,磨屑泥渣排放回收装桶,各磨床产生的循环磨削液集中收集到循环槽后,循环槽内排出的循环磨削液经原料泵加压,进入无机膜过滤系统,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无机膜表面时,水和磨削液的水溶性物质透过无机膜形成渗透液流出送至滤液槽,然后通过滤液泵送入各磨床;流经无机膜过滤系统的循环磨削液中的悬浮磨屑粒子、砂轮灰及油则被无机膜截留分离成为浓缩液,浓缩液定期经收集泵送至浓缩液槽,浓缩液槽中的清液和磨屑泥渣沉降分离,清液经集中返回循环槽再进入循环系统,磨屑泥渣排放回收装桶。但这种磨削液的过滤装置一般只有一个过滤箱进行过滤,因此磨削液中还存在较多磨削污,更换磨削液的时间较短,并且水泵的故障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磨销液过滤箱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磨削液的过滤装置一般只有一个过滤箱进行过滤,因此磨削液中还存在较多磨削污,更换磨削液的时间较短,并且水泵的故障率较高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磨销液过滤箱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内部的上下内表面都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另一端都与第一过滤箱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箱的进口处设有第二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内部的上下内表面都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另一端都与第二过滤箱之间留有间隙,并且第二过滤箱的出口处设有可将磨销液通入到第一过滤箱的通孔。隔板交错分布在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内,其中一个隔板连接在过滤箱的箱顶,与其相邻的隔板则固定在过滤箱的箱底,而隔板的另一端都与过滤箱箱壁之间形成间隙,因此隔板之间会形成让磨削液通过的“S”形通道,从而达到沉淀过滤的效果。第一、第二过滤箱磨都设有磨削液进口与出口,磨削液经过第二过滤箱的过滤后可通过第二过滤箱的通孔进入第一过滤箱再次进行过滤,这样磨削液可以更加清洁。第一、第二过滤箱可以都为矩形箱体,第一过滤箱内的隔板的水平两端可以都与第一过滤箱的箱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过滤箱的隔板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组成,其中第一隔板、第三隔板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内底面,第二隔板连接在第一隔板、第三隔板之间的第一过滤箱内顶面上。磨削液从第一过滤箱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经过了一次过滤,然后通过水泵输送到目的地。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过滤箱内连接有分区板,分区板与第二过滤箱内的隔板以及第二过滤箱底面都保持垂直,隔板连接在分区板一侧与第二过滤箱的箱壁之间。分区板、第二过滤箱箱体、以及隔板组成“L”形的区域,其面积较大,用来存放厂区排放出来的磨削液与磨床污。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过滤箱的隔板由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七隔板组成,其中第四隔板、第六隔板连接在第二过滤箱的内顶面,第五隔板、第七隔板连接在第二过滤箱内底面上,第四隔板、第六隔板与第五隔板、第七隔板间隔设置。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七隔板组成了两个过滤区,使得过滤更加完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磨削液的过滤装置具有两个过滤箱,使磨削液更加清洁,提高了工件加工面的粗糙度,同时延长了更换磨削液的时间,减少了水泵的故障率,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图3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第一过滤箱1、第二过滤箱2、通孔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分区板7、第四隔板8、第五隔板9、第六隔板10、第七隔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萧山中亚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萧山中亚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6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