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定位结构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复合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5965.6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翁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春晓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N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定位 结构 超声 电导 装置 复合 电极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复合电极。
背景技术经皮透药是继口服和注射后的第三种主要的给药途径。超声波、电脉冲等物理方法是促进药物经皮透入的重要手段。要使药物顺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首先要克服皮肤屏障的阻碍,提高皮肤和组织对药物的通透性。而后还要对药物施加动能,使药物沿着能量传播的方向运动。截止目前,几乎所有被研究的促进经皮透药的方法,包括化学方法、物理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药剂学方法,均集中致力于减少和消除角质层的阻碍作用,和提高药物进入体内的动能。
超声波和电脉冲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物理促透方法。它是单独或联合采用超声波和电脉冲,形成超声透药(phonophoresis)作用和电致孔(electropration)以及离子导入(iontophoresis)作用。超声波和电场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施加于皮肤,将皮肤的角质层击穿,形成密集的可使药物分子通过的微小裂隙,称为致孔作用。
翁春晓在申请号为2009103032253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以超声波和电场叠加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electrophonophoresis,EPP)的装置。一项申请号为921060947的中国专利申请,将超声波和中频电同步输出,可进行药物经皮透入治疗。这些仪器和装置的透药作用的实现,均有赖于一种特殊设计的施加于人体的应用系统(治疗头或电极)。通过这种特殊的应用系统实现多种能量叠加输出、药物承载和释放,以及固定、隔离等多种功效,从而保证透药作用的顺利实现。在上述专利中未有关于应用系统的详细结构公开。
翁春晓在申请号为002415259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还在申请号为942485904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极的经皮给药贴片。通过这两个专利的实施,使得超声波和电场离子导入促进经皮透药的叠加作用得以实现。
目前已知所有公开的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和应用部分(治疗头或电极),均未涉及定位结构。实际临床治疗应用时多由操作者对治疗头进行胶布粘贴或绑带固定。由于没有适宜的固定方法,给治疗操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固定不牢和定位不准可以导致接触不良和短路。胶布固定使电极面有胶质残留,清理困难,也会造成接触不良。这些都给正常治疗应用造成极大的困难,严重时还导致皮肤电灼伤等医疗事故发生。因此,设计合理、安全、便捷、有效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应用系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复合电极,构成一种专门的应用系统。通过这种应用系统实现多种能量叠加输出和药物承载和释放,以及固定、隔离等多种功效,从而保证透药作用的顺利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电极是由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和一次性使用的电极贴片构成。
治疗头是由是由外壳、电极片、超声波换能器和输入导线构成,电极贴片由钹状电极、压敏胶片和止水环构成。
治疗头电极是以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导电橡胶片材为原料,采用冲压或裁切等加工方法,制成片状电极。超声波换能器由市售的压电陶瓷材料粘固在电极上构成。市售的输入导线连接在换能器的接点上。用塑料、橡胶等绝缘防水材料,经注塑或切削成型制成治疗头外壳。将压电陶瓷片用胶黏剂黏固于电极片一面的适当位置,将黏合压电陶瓷片的电极片安装固定在治疗头外壳的顶面上,将连接在换能器的连接点上的导线从治疗头外壳上的穿线孔穿出。
电极贴片的钹状电极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导电橡胶为原料,采用冲压或压铸等加工方法,制成类似钹的形状。压敏胶片可由市售的,复合了防黏纸的,由织物或无纺织布为基材的压敏胶敷料为原料,经裁切制成一定的片状外形而成。止水环由塑料等软质防水片材经裁切制成一定尺寸的环状外形而成。将压敏胶片、钹状电极和止水环等依次叠合黏固。
定位装置是由在治疗头电极面周边外壳上,用注塑或镶嵌等方法,加工出2个以上对应布置的被称为定位柱的一定尺寸的柱状突起和在位于钹状电极周边的电极贴片上用裁切等方法,加工成与治疗头定位柱对应位置和尺寸的定位孔组成。
使用时首先将电极贴片的定位孔对准治疗头的定位柱,使电极贴片固定安装在治疗头上,达到治疗头的电极片和贴片的钹状电极底面密切接触。然后去除电极贴片的压敏胶防粘纸,将电极贴片连同治疗头一并黏贴固定在人体表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施用时往治疗头上安装固定电极贴片的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春晓,未经翁春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5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