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05900.1 | 申请日: | 200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4F13/22;F25B40/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 虹 |
| 地址: | 621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冷 蒸发 复合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分体柜式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翅片端板1a,1b、翅片管2、冷媒入口管路3、分液毛细管4a、分液毛细管阀4b、冷媒出口管路5、冷凝水接水盘6、冷凝水排水口7等组件,室内侧换热器直接设置在冷凝水接水盘6上方,室内侧换热器呈倾斜安装,与前板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这将会导致通过离心风机强制对流的循环风量从上至下也逐渐减小,特别在最下部与靠近冷凝水接水盘6的翅片管2换热器气流流通很不畅,风量相对很小,非常不利于换热器下部的换热。同时室内侧换热器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受重力作用沿翅片管2自然下流,在冷凝水接水盘6连接的换热器下部翅片管2处冷凝水凝集较多,易形成水桥,这将会增大换热阻力也会增大通风阻力,严重恶化了换热器下部翅片管2的换热效率,使换热器下部的冷媒蒸发不完全,导致整个换热器制冷量降低,能效比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在使用该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时,能提高换热器的制冷量,并提高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包括翅片端板、翅片管、冷媒入口管路、分液毛细管、分液毛细管阀、冷媒出口管路、冷凝水接水盘、冷凝水排水口等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冷凝水接水盘的换热器下部的翅片管作为冷媒的过冷器,该过冷器的一端与冷媒入口连接,另一端与分液毛细管阀连接,通过利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产生的低温冷凝水流经过冷器对冷媒进行有效过冷。
在制冷过程中,空调器室内侧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低温冷凝水受重力作用沿翅片管自然下流,在经过换热器下部作为过冷器使用的翅片管时,将会与流过过冷器的相对高温的液态冷媒进行较强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过冷后的冷媒再通过室内分液毛细管进入各流路蒸发换热,换热后的冷凝水汇流入冷凝水接水盘中,并通过冷凝水排水口排出。
在制冷过程中,一方面低温冷凝水流经导热系数很高的过冷器时,在没有循环气流的强制对流换热下,仍可以使冷媒进一步过冷,减少节流损失,提高冷媒单位质量的制冷量。
在制热过程中,室内侧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过程中虽然没有冷凝水的产生,不会对下部过冷器中冷媒产生有效过冷,但同时由于下部换热效果很差,也不会对制热时换热器的制热能力产生影响,所以采用过冷器后和原状态换热器制热量基本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结构的过冷蒸发换热器,可以不增加任何成本,并减少系统节流损失,提高冷媒单位质量的制冷量,同时使压缩机功率降低,提高了能效,而且对热泵分体空调的制热能力不会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和原换热器的p-h(压-焓)曲线比较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翅片端板1a,1b、翅片管2、冷媒入口管路3、分液毛细管4a、分液毛细管阀4b、冷媒出口管路5、冷凝水接水盘6、冷凝水排水口7、过冷器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过冷蒸发复合式换热器,包括翅片端板1a,1b、翅片管2、冷媒入口管路3、分液毛细管4a、分液毛细管阀4b、冷媒出口管路5、冷凝水接水盘6、冷凝水排水口7、过冷器8等组件,所述过冷器8是指靠近冷凝水接水盘的换热器下部的翅片管,该过冷器的一端与冷媒入口3连接,另一端与分液毛细管阀4b连接,通过利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产生的低温冷凝水流经过冷器8对冷媒进行有效过冷;所述翅片端板1a,1b起固定作用。
在制冷过程中,室内侧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过程产生的低温冷凝水受重力作用沿翅片管2自然下流,在通过下部作为过冷器8使用的翅片管时,会与流过过冷器8的相对高温的液态冷媒进行较强的热交换,过冷后的冷媒再通过分液毛细管4a进入各流路翅片管2蒸发换热,换热后的冷凝水汇流入冷凝水接水盘6中,并通过冷凝水排水口7排出。冷媒经过热交换后经冷媒出口管路5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5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顶功能型太阳能系统
- 下一篇:船舶及海工喷涂场所燃气辐射加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