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吸收塔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05035.0 | 申请日: | 200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3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岳;孙国良;金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7/14 | 分类号: | B01D47/14;B01D53/18;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吸收塔,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废气吸收塔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酸且伴有少量的有机物,经中和后产生高浓度的各种类型的盐,通常的做法是加入几十甚至数百倍的水稀释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一方面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损失了大量的可回收利用资源。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气洗涤吸收塔(授权公告号:CN 201079725Y),其包括依次配装于筒体内的旋流板、填料层、布气板和旋风芯管,所述筒体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洁净气出口和排污口,布气板上设有气帽,对应布气板处的简体上开设一出口,旋风芯管位于布气管下部,对应旋风芯管的筒体上开设有废气进口,废气进口与筒体筒壁成切线方向,填料层填装鲍尔环填料(或其它填料),填料层上部设有喷淋装置,筒体下部为锥形,废气进口端连接一进气装置,进气装置上端喉部设有喷淋器。但这种吸收塔无法对废气进行循环处理,并且没有添加药剂的装置,只依靠填料进行处理,无法处理一些干燥高浓度含盐废水后产生的废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吸收塔,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吸收塔无法对废气进行循环处理,并且没有添加药剂的装置,只依靠填料进行处理,无法处理一些干燥高浓度含盐废水后产生的废气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顶部设有尾气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内部横向穿接有钢管,钢管上设有可存放填料的填料搁板,填料搁板上方的塔体内部设有喷头,喷头与设在塔体上的循环水进出口连通;塔体的下部设有可通入废气的进风口以及通入药剂的加液口,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以及循环水出口。塔体顶部的尾气排放管为“S”形,其可将处理完的无毒的气体排出吸收塔外。加液口通过药剂管可以连通加药罐,进风口可连接引风机。废气从进风口进入后,其中的一些物质可被填料吸收,再经过与药剂反应,产生的废水可经塔体底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泵抽至循环水进出口处,然后再通过喷头喷出,与填料反应,如此循环。处理完全后,留下的废水可通过塔体底部的排污口流向可存放高浓度含盐废水的废水贮罐。填料搁板为PP塑料制成,其内部为网格型,这样既可以搁置填料,又可以将液体流下。钢管为包复FRP的钢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水进出口连通有分布管,喷头均匀分布在分布管的下方。分布管为环形,喷头为4个或4个以上,这样喷向填料的废水较为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管分三层架设在塔体内部,每层的钢管为两根,每层钢管上都搁置有填料搁板,这样能够使得废水反应得更加完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三层填料搁板上方各设有一个分布管,分布管分别与三个循环水进出口连通,三个循环水进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循环水出口连通。三组填料搁板与分布管可将废水处理得更加完全,填料搁板与分布管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塔体较高时,可设多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最上层的分布管通过支座连接在塔体的内壁上,支座为三角形;下方的两层分布管固定在钢管上。塔体的内壁上可以环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座,保证分布管平稳地安装在他体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塔体的塔壁上开有人孔,塔体通过地锚安装在地面上。人孔可以设四个,三层填料搁板处各设有一个,底部也可以设有一个,方便维修人员进去维修保养。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吸收塔通过设立循环水进出口可以对废气进行循环处理,并且没有加液口可以添加药剂,联合填料一起对废气进行处理,可以处理一些干燥高浓度含盐废水后产生的废气,整体耐腐蚀,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填料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塔体1、尾气排放管2、钢管3、填料搁板4、喷头5、循环水进出口6、进风口7、加液口8、排污口9、循环水出口10、分布管11、支座12、人孔13、地锚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5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