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钩开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4252.8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刘光汉;江太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2 | 分类号: | B61G7/02;B61G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熊晓果 |
地址: | 64130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 开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车钩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现用车钩的开启方式有上作用式和下作用式两种。上作用式开启装置的钩提杆位于钩头的上方,下作用式开启装置的钩提杆位于钩头的下方。上作用式开启轻便,作用灵活,所以车辆以使用上作用式车钩为原则。但在平车及设有端门的敞车,为方便货物的装卸,则使用下作用式车钩;客车因端部有通台,所以也采用下作用式车钩装置。
无论是上作用式还是下作用式,现用的车钩开启方式都是通过钩提杆的转动方式来开启车钩的。钩提杆转动所获得的开钩行程受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开启装置结构等影响,其获得的最大开钩行程小于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如果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小于车钩开启所需的行程,那么钩提杆转动开钩方式就不能满足开钩要求,机车车钩间就无法自动连挂。新型车钩开启方式及其装置能较好解决此类问题,其钩提杆运动所获得的开钩行程不受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车钩开启装置的结构就能获得足够的车钩开启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新型车钩开启装置,包括钩提杆、解钩杆和解钩链,解钩链与解钩杆相连,还包括一个钩提杆座和撬动支点,钩提杆上设置有撬动支点座,撬动支点置于撬动支点座内,钩提杆一端穿过解构链,钩提杆另一端端可置于钩提杆座中。
钩提杆围绕撬动支点上下转动。
由于钩提杆是上下方向撬动的,其撬动行程不受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的限制,所以其获得的开钩行程亦不受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的影响,只要车钩开启装置结构合理,即使解钩杆到端板的距离很小,也可获得足够的车钩开启行程。新型车钩开启方式同样能应用于上作用式开启方式和下作用式开启方式,弥补了现有的转动式车钩开启装置不能满足车钩开启行程的不足。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撬动式车钩开启装置;
图2是撬动式钩提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下作用撬动式车钩开启装置,包括钩提杆座1、钩提杆2、撬动支点3、解钩杆4和解钩链5,钩提杆2上设置有撬动支点座6,撬动支点3置于撬动支点座6内,钩提杆2右端穿过解钩链5,解钩链5与解钩杆4相连,解钩杆4与车钩相连,向下撬动钩提杆2的左端,由于撬动支点3的存在,右端穿过解钩链5中的钩提杆2带动解钩杆向上运动,达到解钩的目的。
平时不用时,钩提杆2左端放在钩提杆座1中使其固定,防止上下窜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举实施例是下作用撬动式车钩开启装置,此种车钩开启装置同样适用于上作用式开启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4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机车用电容供电式鸣笛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型卡车的保险杠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