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葵花籽精选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1586.X | 申请日: | 200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刚 |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4/06;B07B11/08;B07B1/46 |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 地址: | 1214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葵花籽 精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作物分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葵花籽精选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葵花籽分选机是由机架、设在机架上电机、颠筛、风机、排杂装置构成,工作时通过颠筛将葵花籽颠起,再通过排杂装置从上往下吸进行分选。这种结构的葵花籽分选机生产效率低,每小时最多1000公斤;所需风机功率大,能耗大;筛选效果差,不能实现精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筛选效果好,省工省时、能耗低的葵花籽精选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机架,在机架上设有主电机、减速机和风机,在机架一侧设有进料斗,其特殊之处是:在机架上平行设有两个闭风器,在两个闭风器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分别是由外壳、设在外壳内中心处的滚筒、设在滚筒一端且由外壳引出的驱动轴、设在滚筒内下部的挡风板以及设在外壳内位于滚筒下方的尼龙刷构成,在滚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个吸风孔,在两个分离器的外壳上均设有进料口和吸风口,所连的滚筒另一端分别插入到吸风口内,两个分离器外壳上的吸风口分别通过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在机架上位于第一分离器的下方设有第一过滤筛,设在第一过滤筛上端的进料口与第一分离器下端的闭风器连通,设在第一过滤筛后端的吸料口与第二分离器上的进料口通过一个排杂通道连通,第一分离器上的进料口与进料斗的出料口通过进料管路连通,在机架上位于第一过滤筛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滤筛,所述的减速机输出端分别通过皮带传动至两个闭风器的动力输入端,两个闭风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链条传动至其上端的分离器。
上述的葵花籽精选机,在机架上位于第一分离器的前面还设有第三分离器,第三分离器与第一、第二分离器结构相同,第三分离器上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第二过滤筛的出口连通,第三分离器上的吸风口也通过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在第三分离器的下端连接有闭风器,该闭风器通过一个支架支撑在机架前端,在该闭风器的下端连接有分料嘴。
上述的葵花籽精选机,在第一过滤筛内设有两个斜置的颠料隔板,以提高精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风机的吸力作用到第一分离器,将进料斗内的葵花籽原料通过进料管路吸至第一分离器内,在第一分离器内随着滚筒的旋转下落到其下端的闭风器中,通过闭风器旋转下落至第一过滤筛内,此时风机吸力通过第二分离器和排杂通道作用到第一过滤筛的吸料口,将葵花籽原料中的瘪子吸走,余下的葵花籽成料通过第一过滤筛下端出口落至第二过滤筛,在第二过滤筛中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葵花籽颗粒饱满,无杂质、尘土,筛选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平均每小时可加工葵花籽2000-3000公斤,省工省时;所需风机功率低,节能效果好,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西南等轴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东北等轴测视图;
图3是第一或第二分离器与其下端闭风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筛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机架1,风机2,弯头3,行走轮4,三通5,风管6,闭风器7,弯头8,皮带传动机构9,第二分离器10,排杂通道11,第一分离器12,进料管路13,管路14,第三分离器15,闭风器16,弯头17,闭风器18,分料嘴19,连接座20,撑圈21,导向筛22,第二过滤筛23,第一过滤筛24,控制电机25,支撑架26,过滤网27,进料斗28,支撑架29,链条传动机构30,链条31,减速机32,主电机33,链条传动机构34,外壳35,进料口3501,吸风口3502,驱动轴36,滚筒37,吸风孔3701,压圈38,密封胶皮39,挡风板40,尼龙刷41,角钢42,颠料隔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刚,未经刘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15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