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电视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0163.6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2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冬 |
地址: | 621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电视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电视,尤其是一种液晶电视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液晶电视是比较轻、比较薄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面框宽度基本都在38mm左右,略显笨拙。这些液晶电视往往是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即,先将屏支架压靠在液晶屏上,然后再用螺钉将屏支架固定在面框上对应的螺钉柱上实现面框、液晶屏二者之间的紧固;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面框上对应的螺钉柱上,实现了面框、后盖二者之间的紧固。其中面框上的两个螺钉柱分布在面框侧壁和液晶屏侧壁之间,占用了较大空间,必然使得面框的宽度有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做得很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液晶电视面框较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框宽度较小,更为美观的液晶电视组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晶电视组装结构,包括面框、屏支架、液晶屏和后盖,屏支架连接面框和液晶屏,面框的组装面上设置有卡接部,屏支架上设置的翻边与卡接部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屏支架的翻边和面框上所设置的卡接部进行卡接配合,采用无螺钉化固定连接方式实现了屏支架和面框二者之间的连接,屏支架可以采用与传统屏支架相同的分体式结构,也可采用在一块整体钣金上设置两个以上翻边的结构。由于面框上的卡接部的空间尺寸远远小于传统液晶电视面框上的螺钉柱的空间尺寸,紧凑的空间安装尺寸使得面框的宽度可以做得很窄,外观视觉效果非常轻巧、时尚。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液晶电视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框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屏支架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面框1、卡接部11、螺钉柱12、螺钉柱13、屏支架2、翻边21、通孔22、螺纹孔23、液晶屏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传统的液晶电视组装结构的装配过程是:将液晶屏3放置在面框1的相应安装位置后,将屏支架2压靠在液晶屏3的侧壁上,再用螺钉将屏支架2固定在面框1上设置的螺钉柱12上,实现面框、液晶屏二者之间的连接;液晶电视的后盖(图中未示出)通过螺钉固定在面框1上设置的螺钉柱13上,实现了面框、后盖二者之间的连接。这种传统的组装结构不可避免地需要在面框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用于固定屏支架2的螺钉柱12和用于固定后盖的螺钉柱13,所以不能使得面框1变得很窄。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电视组装结构包括面框1、屏支架2、液晶屏3和后盖,屏支架2连接面框1和液晶屏3,面框1的组装面上设置有卡接部11,屏支架2上设置的翻边21与卡接部11卡接配合。通过屏支架2的翻边21和面框1上所设置的卡接部11进行卡接配合,采用无螺钉化固定连接方式实现了屏支架2和面框1二者之间的连接,屏支架2可以采用与传统屏支架相同的分体式结构,也可采用在一块整体钣金上设置两个以上翻边21的结构。由于面框1上的卡接部11的空间尺寸远远小于传统液晶电视面框上的螺钉柱12和螺钉柱13的空间尺寸,紧凑的空间安装尺寸使得面框1的宽度可以做得很窄。
如图4所示,所述卡接部11包括相交的卡接面11a和定位面11b,翻边21与卡接面11a和定位面11b同时接触,以方便定位装配。
屏支架2与液晶屏3可采用螺钉连接。
后盖与屏支架2也可螺钉连接。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电视组装结构的装配过程是:先将屏支架2错位让开面框1上的卡接部11后放置在液晶屏3的侧壁上,然后沿液晶屏3的侧壁滑动屏支架2直至所述屏支架2的翻边21与卡接部11的定位面11b接触,屏支架2即放置到位,这时,屏支架2的通孔21也同时与液晶屏3背面的安装孔对正,然后紧固屏支架2和液晶屏3之间的连接螺钉即可。液晶电视的后盖(图中未示出)也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屏支架21上设置的螺纹孔2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0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