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0129.9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宽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日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防护杆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的建筑方式大多以改为钢骨建设,通过大量钢骨建构成一外型骨架后,再组装上预先订制的结构等,以可快速搭建完成建筑物本体。
虽然通过上述的方式搭建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等非常快速,然而,当建构出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的外型骨架后,施工人员必须在高空的钢骨上作业,但高空作业时常会发生因强风吹袭或者施工不慎,而导致施工人员高空坠落的意外发生。
为此,一般业者都会于两相对应的直立钢骨上固设一钢索,施工人员再于腰部系上一安全带,安全带另一端设置有一扣环,再将该扣环卡扣于钢索上,以让使用者于高空作业增加安全作业的防护措施;但是,因钢索的两端仅分别固定于两相对应的直立钢骨上,易发生钢索的偏幅角度过大,导致施工人员易发生倾倒坠落,虽不会由高空坠落,但因会吊挂在半空中摆荡,施工人员恐因摆荡而碰撞到钢骨而受伤,且坠落的当下,施工人员也会因此受到惊吓。
由此可见,上述常用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鉴于上述方式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申请人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安全防护杆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数组安全防护杆的排列设置于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的钢骨或平地上使用,并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穿设于各安全防护杆上,该安全防护杆是可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人员因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过大,而发生不慎坠落碰撞钢骨等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利用虎钳式的夹具来固定,以达到防护杆稳定固设的安全防护杆结构。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安全防护杆结构,包括有:一夹具、中空杆体及固定环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夹具是由上下夹体相对应插设以形成一虎钳式的夹具,而于上、下夹体上分别相对应开设有一孔洞,再将一螺栓插入两夹体孔洞,并使得螺栓一端穿出后,将一螺帽锁固于螺栓的前端处,另于下夹体侧边处设置有一容置孔槽,且该容置孔槽侧边处开设有一螺孔,并于螺孔上设置有一迫紧螺栓,再将一中空杆体下端处插设于容置孔槽内,再将迫紧螺栓向内锁,致使迫紧螺栓抵于中空杆体上,即可使得杆体与夹具相稳固结合成一体,另,于杆体上端处开设有孔洞,并将一U型的固定环一端置入于中空杆体内,而该固定环两端分别为一孔洞与螺孔,此时,由一固定螺栓由固定环一端孔洞穿入,并进入于中空杆体的孔洞内,再使得固定螺栓的前端锁入于固定环另一端的螺孔内;由上述各构件的组成,即形成本件的安全防护杆结构,本实用新型是可应用于高空作业上的钢骨(如: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等)上,或可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道路侧边或分隔处,再将本实用新型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可有效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施工人员或行人因重心不稳而倾倒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防护杆结构,与其它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是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数组安全防护杆的排列设置于建筑物、桥梁或厂房的钢骨或平地上使用,并搭配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穿设于各安全防护杆上,即可有效限制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即可避免人员因防护钢索或安全护网的偏幅角度过大,而发生不慎坠落碰撞钢骨等意外。
2.本实用新型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利用虎钳式的夹具来固定,以达到防护杆稳定固设的安全防护杆结构。
3.本实用新型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安全防护杆,并可依据情况的不同设置增添更多组的安全防护杆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杆结构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为该安全防护杆结构的立体结合视图;
图3为该安全防护杆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之一;
图4为该安全防护杆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之二;
图5为该安全防护杆结构的实施示意图之三;以及
图6A、B为该安全防护杆结构的固定环多种型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日胜有限公司,未经金日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0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