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茶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8825.0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5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丹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体,特别涉及一种泡茶棒。
背景技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起源于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繁多,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众所周知,茶叶不宜泡得太久,过久茶水会变得味淡香失,且茶叶中所含的芳香物质和茶多酚会自动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其有害的物质。人们一般用带有滤网的泡茶杯泡茶,滤网设于泡茶杯的中部,茶叶置于杯底部,泡茶时滤网可起到分离茶叶和茶水的作用,避免喝茶时茶叶进入口中,但由于杯内的茶叶要等茶水喝完后才可从杯中取出,杯中的水较多时,茶叶就长时间浸泡在茶水中,造成泡出的茶较浓,茶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会溶于茶中,对健康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地控制茶叶冲泡时间,且可分离茶叶和茶水的泡茶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泡茶棒,包括一端部开口的中空棒体和与中空棒体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的手柄,在中空棒体中下部设有通孔,在手柄顶端设有一定时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能容纳中空棒体的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棒体为圆柱体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这种泡茶棒不会影响泡茶功能;设有定时器,可控制茶叶的冲泡时间,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设有底座,将中空棒体取出泡茶杯时,可将中空棒体放入底座中,提供临时放置点,避免放在桌面上,沾染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泡茶棒,包括一端部开口的中空棒体和与中空棒体开口处通过螺纹连接的手柄,在中空棒体1中下部设有通孔4,在手柄2顶端设有一定时器3,还包括一能容纳中空棒体1的底座5,所述的中空棒体1为圆柱体壳体。
使用时,将手柄2通过螺纹结构从中空棒体1上取下,将茶叶放入中空棒体1中,再将手柄2固定在中空棒体1上,将定时器3设定好时间,将中空棒体1放入水中,在中空棒体1中下部设有通孔4,不会影响泡茶功能,时间到时,会自动提醒,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忘记,将中空棒体1取出放入底座5中,避免沾染细菌;在冲泡饮料时,还可用作搅拌棒,使用方便、卫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丹,未经郑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8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勺子
- 下一篇:可过滤油脂的火锅调味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