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清新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98775.6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8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萧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家祥 |
| 主分类号: | A61L9/015 | 分类号: | A61L9/015;A61L9/014;B01D46/00;B01D53/02;A61L101/1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熊强强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新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除臭的空气清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清新机大多采用分解异味或有害气体物质的方法来再生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这些方法都需要采用一些专用的分解溶剂,运行成本高,不便于大规模使用,而且结构复杂,价格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吸附异味、有害气体物质的方法来再生空气的空气清新机,并且进行吸附的滤芯可以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气清新机,包机机壳、面罩、风轮、分子筛筒,分子筛筒包括侧壁、由侧壁围成的风轮空间和上下两个端口,分子筛筒侧壁又包括内圈侧壁和外圈侧壁,内、外圈侧壁为网状结构,内圈侧壁和外圈侧壁相离形成存贮颗粒物质的存贮空间,分子筛筒安装在机壳内,风轮设在风轮空间内,面罩盖在机壳底面,面罩中部为进风口,面罩周边为出风口,面罩与分子筛筒之间设有隔板,位于分子筛筒下端口的隔板对应设有通孔,由进风口、通孔和风轮空间组成进风通道,由分子筛筒体外空间和出风口形成出风通道,通过隔板使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相互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在进风通道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设在面罩上方或隔板上方。
上述风轮空间内设有臭氧发生器。
上述分子筛筒的上端口设有往存贮空间内装填颗粒状物质的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空气能均匀地经过分子筛筒,异味或有害气体物质能被分子筛筒内的颗粒状物质吸附,同时配合臭氧发生器杀灭病菌以及分解一些不能吸附的有害气体。分子筛通过特别处理,当吸附达到饱和时候只需要拿到太阳下暴晒或烘干,再喷洒少量的再生液,就能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分子筛筒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安装使用时的主视平面图,主要示出风的流动方向;
图4为实施例轴向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4。一种空气清新机,包机机壳1、面罩2、风轮3、电机4和分子筛筒5,分子筛筒5包括侧壁、由侧壁围成的风轮空间6和上下两个端口7、8,分子筛筒5安装在机壳体内,面罩2安装在机壳底面,风轮3安装在风轮空间6内,风轮空间6内还设有臭氧发生器11。电机4设在分子筛筒上方的机壳内,电机转轴穿进风轮空间内驱动风轮旋转。
分子筛筒5侧壁又包括内圈侧壁9和外圈侧壁10,内、外圈侧壁为网状结构,内圈侧壁和外圈侧壁相离形成存贮颗粒物质的存贮空间,分子筛筒的上端口7设有往存贮空间内装填颗粒状物质的进料口12。
面罩2中部为进风口13,面罩2周边为出风口14,面罩上方依次设有隔板15和过滤网16,位于分子筛筒下端口8的隔板对应设有通孔17,由进风口、通孔和风轮空间组成进风通道(由箭头19表示),由分子筛筒体外空间和出风口形成出风通道(由箭头20表示),通过隔板使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相互分离。风轮把室内风往上抽,风按箭头19所示流动,经过过滤、臭氧杀菌、分子吸附后按箭头20所示重新进入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家祥,未经萧家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8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中的注射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呕吐物及垃圾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