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跟踪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94684.5 | 申请日: | 2009-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华;杜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跟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涉及液压阀,适用于液压系统中连接有柔性元件的执行器需要刚柔切换的场合,尤其适用于需要无压力冲击切换的场合。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军事等应用领域的液压系统中,经常使用弹性元件如蓄能器等对系统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但当执行器需要运动时,又常常需要切断蓄能器以保证运动过程中不受蓄能器等柔性元件的影响,使执行器的运动可控,以保证执行器能够正常运动,当切断蓄能器使执行器运动后,由于运动过程前后负载的改变,会造成蓄能器与执行器内压力不同,而常态工况下又需要接入蓄能器,此时再将蓄能器连通时会出现强烈的振荡易引发事故。传统方法即在液压系统中加入压力传感器检测蓄能器与执行器内压力,检测压力值进入控制器通过一定的算法后将计算结果输出给相应液压元件进行闭环控制,实现柔性元件如蓄能器与执行器如液压缸内压力相等,再接通实现无冲击切换,但此种系统具有几个缺陷:一是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不仅需要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还需要相应的比例元件对系统进行控制,且需要编制一定的控制算法;二是由于大多应用场合环境恶劣,此系统采用电控且元器件较多,可靠性差,容易出现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能够实现良好压力跟踪性能的压力跟踪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压力跟踪阀主要包括阀套和置于阀套内的阀芯、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螺堵,第二阻尼器和螺堵分别在阀套的两端与该阀套形成螺纹联接;阀芯位于第二阻尼器和螺堵之间并与阀套形成滑动配合,阀芯内设有盲孔,该盲孔与螺堵相对,第一阻尼器在该盲孔的入口处与阀芯螺纹联接使得第一阻尼器与螺堵之间形成第一控制容腔并在阀芯的盲孔内形成工作容腔;第二阻尼器与阀芯之间形成第二控制容腔;第一阻尼器设有分别与第一控制容腔和工作容腔连通的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器设有与第二控制容腔连通的第二阻尼孔;阀芯的工作容腔的壁上自第一阻尼孔至盲孔的底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一进油口,阀套的壁上相应地依次设有第二工作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相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阀芯的工作容腔的壁上设有第一回油口,阀套的壁上相应地设有第二回油口,第一回油口与第二回油口相邻,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位于第一回油口和第一进油口之间,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位于第二回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阀套的内壁上分别沿圆周方向设有相互间隔开的工作环形槽和进油环形槽,所述工作环形槽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进油环形槽与第二进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阀套的内壁上分别沿圆周方向设有相互间隔开的回油环形槽、工作环形槽和进油环形槽,所述回油环形槽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工作环形槽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进油环形槽与第二进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螺堵在其与第一阻尼器相对的一端开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阻尼器在其与阀芯相对的一端开有第二沉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第二阻尼孔内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与第二阻尼孔形成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设有第三阻尼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完全采用机液方式控制,易于实现一液压元件内压力实时跟踪另一液压元件内压力,响应频率高,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性高。
(2)采用的零部件少,节约安装空间,性价比高。
(3)当接入压力跟踪阀工作油口的液压元件出现反向压力冲击时,可有效消除压力尖峰实现良好跟踪性能。
(4)调整阻尼器可以调整压力跟踪的动态特性,调节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压力跟踪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力跟踪阀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压力跟踪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压力跟踪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救援工具的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逆循环型屏蔽泵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