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4297.1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季忠;程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创颅内压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压是反映脑功能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及时、准确地检测患者颅内压是否正常,是医疗部门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及疗效评价的直接依据。传统的颅内压检测方法为有创方法,如腰穿法或开颅测压法,由于有创方法不但对脑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并可能造成并发感染,而且医疗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基于不同检测原理的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如基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颅高压的无创检测、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N2潜伏期的变化与颅内压的正相关关系的颅内中高压检测、基于鼓膜移位法(Tympanic Membrane Displacement,TMD)的低颅压检测和基于前囟测压法(Anterior Fontanel Pressure,AFP)的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颅内压检测,不同原理的颅内压无创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国也有相关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的专利,如中国专利公告的01135697.9“无创伤颅内压监测仪”、02104049.4“一种颅内压检测装置”等。
目前的无创颅内压监护仪都还处于辅助治疗阶段,并且准确度和精度还有待提高。若全面比较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所推断的颅内压值且综合分析,则无创颅内压检测的准确度会有所提高,故基于电阻抗法的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包括电压采集电极、计算机和显示器,还包括激励电流电极、电流采集线缆和调理传输控制盒;激励电流电极和电压采集电极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与调理传输控制盒连接,电流采集线缆与调理传输控制盒连接,调理传输控制盒通过PCI连接线缆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调理传输控制盒包括用于供电的开关电源、68引脚的端子板以及与端子板连接的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电流信号放大调理模块和电压信号放大调理模块;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通过激励电流连接插座与激励电流电极相连,所述电流信号放大调理模块通过电流采集连接插座与电流采集线缆相连,所述电压信号放大调理模块通过电压采集连接插座与电压采集电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脑阻抗的变化与颅内压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检测电阻抗的变化趋势,经过电阻抗与颅内压的对比曲线图得到颅内压的变化趋势。提供的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调节传输控制盒中各模块通过68引脚的端子板CB-68LP和PCI电缆线与计算机通讯,将采集获得的电压/电流信号经处理后传送到计算机,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配上以模块化方式实现的可独立于无创颅内压检测装置外设运行的软件。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下述优点:
(1)基于生物电阻抗法所获得的电压/电流信号同样能够反映出脑血流的情况,并且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辅助诊断与观察;
(2)可实现颅内压的无创定性检测,且可与其他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器配合诊断颅内压;
(3)软件与硬件分离,方便升级;
(4)软件可作为独立程序使用,用于将处理后的脑阻抗数据回放、病历管理、病人信息查询、颅内压的变化趋势判断、远程检测和会诊;
(5)可配合丰富的软件包,对采集的电位信号数据进行特征信息提取,颅内压变化趋势的自动判断,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功能;
(6)病人的电阻抗信号及对应的激励电流信号记录可在硬盘中作长时间的保存,也可以转录到刻录光盘作永久性的保存;
(7)可通过计算机的联网功能实现颅内压的远程检测、诊断和会诊;
(8)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理传输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流信号放大调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信号放大调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激励电流电极 2-电压采集电极 3-电极连接线 4-电流采集线缆
5-调理传输控制盒 6-PCI连接线缆 7-计算机 8-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2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手机的充电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低功耗关机电路及低功耗防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