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相机防雨袋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94103.8 | 申请日: | 200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施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海波 |
| 主分类号: | A45C11/38 | 分类号: | A45C11/3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 地址: | 4000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相机 防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罩,特别涉及一种照相机防雨袋。
背景技术 公安干警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需要对案发地进行现场勘查,需要对现场的相关物品进行拍照取证,现场包括室内和室外或者野外,另外,人们在外出旅游拍照通常是在野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也需要在野外拍照。上述的野外拍照在阴天或晴朗天气情况下,都可以正常进行,对照相本身也无损伤,但遭遇雨天或大雾天气时,若不对照相机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潮湿的空气会雨水就会对照相机造成损害,直接影响照相效果甚至导致照相机损坏的严重后果。针对上述情况,主要的解决办法是架设帐篷或者摄影棚。目前,有一种类似于帐篷的摄影避雨棚,包括骨架、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篷布,对照相摄影的设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体积过大、结构复杂而不便于携带和随心所欲的改变照相摄影的位置而显得不足。为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照相机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廉、使用和携带方便的照相机防雨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相机防雨袋,包括由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袋本体,袋本体设有固定开口和可调节开口,可调节开口连接有开度调节装置,可调节开口和固定开口成a夹角,夹角a的角度值为75°~105°;所述袋本体的中部设有至少两个相机挂绳穿孔;所述袋本体由透明塑料薄膜热压缝合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将防雨袋直接套在照相机外部,相机挂绳由挂绳穿孔中穿出以便于挂在照相者的脖子上,位于前方的照相机镜头从可调节开口露出,拍摄者的手从位于防雨袋侧面固定孔中进入实施照相操作;且因塑料薄膜具有柔软和透明的特性,可在防雨袋的外部完成焦距调整、照相效果观察的工作;防雨袋可有效防止潮湿的空气或雨水可能对照相机造成的损害,适于阴雨天或大雾天气的野外拍摄,其结构简单、使用和携带方便,且制造成本低。夹角a的角度值为75°~105°根据照相机的结构差异确定,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开度调节装置包括收口软绳、开口翻边,开口翻边成C字型地固定连接在可调节开口边缘,开口翻边设有贯穿C字型的穿绳管道;所述收口软绳位于穿绳管道中,收口软绳两端位于开口翻边C字型的豁口处;收口软绳可以是橡皮筋、松紧绳或编织软绳,收放收口软绳以调节可调节开口的开度,使可调节开口与相机镜头筒外壁紧密贴合,进一步确保防潮、防雨效果。
优选的,收口软绳编织软绳,软绳的两端部是活扣或由自锁式绳扣连接中的一种;进一步满足可调节开口与相机镜头筒外壁紧密贴合要求,在软绳的两端部打活结扣,结构简单;在软绳的两端部连接自锁式绳扣,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优选的,收口软绳的两端部由自锁式绳扣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收口软绳为松紧绳,松紧绳首尾相接构成环状;松紧绳使可调节开口自动包裹在相机镜头筒外壁。
优选的,固定开口和可调节开口之间的夹角a为90°;适用于大多数人员的操作习惯、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袋本体还设有塑料制成的环状垫片,环状垫片的内孔与相机挂绳穿孔同轴,环状垫片经热压合固定连接在袋本体内壁上;相机挂绳穿孔为防雨袋的薄弱部位,对此进行加强,以延长防雨袋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相机挂绳穿孔设有四个,四个相机挂绳穿孔呈上下对称地分布在袋本体的上下袋壁上;当拍摄者习惯左手操作时,可将防雨袋底面朝上使用;满足所有人员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照相机防雨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廉、使用和携带方便、快捷,且使用寿命长、防潮、防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海波,未经施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