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式非接触角度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4079.8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洪策;蒋勤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勤舟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G01D3/0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8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接触 角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压器式传感器专用电路。
背景技术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变为线圈互感量变化的装置.这种传感器主要是根据变压器的原理制成的,由于该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位移量的测量。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线圈输出为交流信号,需要通过电路转换与处理才能有效利用。传统方案是采用二极管构成的相敏检波电路、或者调频、调相电路等等。
但这些电路仍然有几个显著缺点:一是灵敏度差,需要足够匝数的线圈,例如2000匝,才能进行较好的处理。线圈匝数过多,导致传感器的体积无法缩小。
二是温漂较大。由于线圈匝数足够多,随着温度的变化,线圈的内阻变化较大,成为引起输出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一般需要采用差动式结构来抵消温漂现象。差动式结构需要对称的线圈结构,这增加了传感器的复杂程度和工艺难度,进一步增大了传感器体积。
三是输出曲线单一。由于采用了差动式结构,其输出信号为两组线圈的差值,呈直线型信号。对于其它类型的输出曲线,例如指数型、折线型,则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式非接触角度传感器,可以减少变压器的线圈匝数、使传感器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温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式非接触角度传感器,设置有震荡驱动电路和变压传感器,其中变压传感器设置有励磁线圈和感应线圈,且励磁线圈和感应线圈中套装有同一导磁体,所述震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变压传感器的励磁线圈上,所述感应线圈连接在处理电路上,该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输出电路,其关键在于:所述处理电路为峰值检测电路。
所述励磁线圈和感应线圈安装在同一底座上,且所述励磁线圈和感应线圈呈圆弧形,所述导磁体为圆弧形导磁条。
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线圈骨架,该线圈骨架内开有通道,所述导磁体伸入通道中,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该线圈骨架上。
底座以印刷电路板为主,线圈骨架可以是一个圆弧形骨架,也可以是多个短的小骨架按圆弧排列焊接在电路板上,采用细的漆包线或皮包线缠绕在线圈骨架上,就形成圆弧线圈。
所述线圈骨架的横截面为“U”形或“O”形或“n”形。
线圈骨架有多种形式,只要能在骨架内设置一个便于圆弧导磁体转动的空间,能在骨架外缠绕线圈即可。
所述线圈骨架的横截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该线圈骨架线圈的横截面也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线圈的横截面变化,可以调整感应线圈的输出线性。
所述导磁体由至少两层导磁条重叠组成,且伸入所述感应线圈内的相邻导磁条间的长度依次递增。
不同长度的磁条,可以调整感应线圈的输出线性。
所述感应线圈疏密配合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
线圈可以按照前疏后密、前密后疏、或疏密间隔的方式绕制,也可以分组绕制,即多匝导线绕成一组,组与组之间的间隙为疏密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感应线圈的输出线性。公知的输出曲线控制技术是采用差动式线圈结构。以螺管型差动式线圈为例,在中空的直筒型螺管上,励磁线圈均匀绕满螺管,感应线圈则绕在励磁线圈外层,分为左右若干组,各组均为对称绕制,利用对称线圈信号的差值作为输出曲线,但公知的技术输出都为线性,还未见其它特殊输出曲线的报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化匝间距的规律来控制输出线性,新颖而实用,这比单片机、运算电路等输出调节方式都更为简便、更易控制成本。
所述导磁体到感应线圈的最小直线距离大于1mm。
所述线圈骨架中还固定有第二导磁块,该第二导磁块靠近所述导磁体的运行轨迹。
所述第二导磁块,位于所述导磁体的运行轨迹的末端。
第二导磁块固定在制定位置,当导磁体行进到该位置时,感应线圈上的感应信号发生骤变,便于后续电路识别。
所述导磁体由至少两层导磁条重叠组成,且伸入所述感应线圈内的相邻导磁条间的长度依次递增。
不同长度的磁条,可以调整感应线圈的输出线性。
位于所述感应线圈以外的导磁体连接有支臂,该支臂上安装有转轴,该转轴位于所述导磁体的圆弧圆心处。
所述转轴上固定有主动臂,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左、右限位块,其中左限位块位于所述主动臂移动轨迹的左端,右限位块位于所述主动臂移动轨迹的右端,所述左、右限位块限制所述主动臂的移动范围。
左、右限位块限制所述支臂的移动范围。也限制了导磁体的摆动行程,避免导磁体的行程超限。
所述励磁线圈也可以固定在导磁体上或支臂上或转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勤舟,未经蒋勤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