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使用干电池供电的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899.5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4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曾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干电池 供电 经济实用 报警 事件 提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住宅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提交的实用新型“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是针对一般家庭进行防盗报警的需要而开发的,可以配合各种报警传感器记录传感器感应事件的次数,实施备忘提醒,经济实用。不过,由于采用LED显示,该装置消耗的电流粗略计算为:10(mA/段)×7(段/个)×10个=700mA,适宜于采用市电供电,而以蓄电瓶作备用电源,不可以使用9V叠层干电池充当备用电源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款使用干电池供电的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它能够配合现有的各类传感器或报警器,记录传感器事件发生的次数,起到防盗报警的提示作用,而其制作简便,成本低,包括:一台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一个二输入端与门、振荡器以及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选择配合一个传感器或报警器,该传感器或报警器的事件触发信号送到所述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该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到所述振荡器的输出端,该与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该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的10位LED显示器电路中的公共电极。
所述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由一只单稳态触发器组成,该单稳态触发器的下降沿触发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到一只上拉电阻的非接电源端以及所述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其上升沿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其输出端Q,其复位端接电源,其所连接的定时电阻由一个可变电阻与一个电阻串联组成,其定时电阻与其定时电容一起使得该单稳态触发器产生触发脉冲,该脉冲宽度约为1分钟左右并且可以调节变化。
所述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由一只NPN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极限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10组LED显示器驱动电路组成,其中的每一组LED显示器驱动电路都由一个PNP晶体三极管及其发射极电阻组成,该发射极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并以此连接点作为所述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对应的一位LED显示器的公共阴极,该发射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集电极电阻的一端,该集电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基极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基极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都接地。
相对最近提交的实用新型“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电路只在发生传感器事件的时候才开始以脉冲式间歇显示的方式工作,其每次工作时间长度设计为1分钟左右,极低限度地减少了电路消耗的电流,发挥了CMOS电路的低功耗特性,因而可以使用叠层电池充当备用电源;而且,它仍然具有制作简易、成本低廉(约为50元)、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电路部分的原理图,其中,(a)一位液晶显示器的BCD译码锁存驱动以及LCD显示电路,(b)一位LED显示器的BCD译码锁存驱动以及显示电路,图中,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振荡器与NPN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极限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对各位LED显示器都是公用的。
图1中,1.脉冲信号发生电路,2.上电触发单稳态脉冲电路,3.传感器接口电路,4.脉冲信号计数电路,5.显示电路,6.传感器事件计数电路,7.传感器。
图2中,8.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9.振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传感器事件触发延时电路、显示器公共极电子开关电路、振荡器、与门以及电源等五部分。其中的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有关详情请参见最近提交的实用新型“经济实用的报警事件提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