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补油缸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457.0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汪泽民;陈留钧;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泽民;陈留钧;高建华 |
主分类号: | F15B3/00 | 分类号: | F15B3/00;B21J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补油缸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实用涉及气动液压,尤为适用在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筋笼生产中的关键设备镦头机上,解决镦头机气液联动系统工作时因压缩空气质量差导致的机器寿命短、密封件易损坏、油液易变质、工作场所污染严重等问题。
背景技术
气液联动镦头机是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筋笼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将一根很长的钢棒顶端镦粗为一圆形台阶,在钢棒镦粗过程中,需要很大的夹紧力和顶锻力,该机工作时以压缩空气作为原动力,气和油直接接触,将0.6MPa压缩空气由增压缸增压为25MPa的高压油压作为驱动力,为了解决密封和工作平稳问题,采用了油液作为动力传递载体,通常的做法是气体压力直接作用在液面上,提供给工作油缸,但大多数生产企业使用的压缩空气质量都达不到设备使用要求,压缩空气中含水量较高,所含水分和油液混合后在高压作用下很快成为乳化液,油质品质变差,导致润滑不良,密封件易损坏;寒冷季节,气温下降时易结冰,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油液中混入过多的水分后油液体积变大,多余的都从排气口排出,严重污染了工作场所。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终于设计出一种气液分离补油缸取代现有的气液混合补油缸,配置在气液联动镦头机上,使设备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解决气液混合补油缸中存在问题的气液分离补油缸。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液分离补油缸,包括:缸体2,设置在缸体2上部的上缸盖6,设置在缸体2下端的下缸盖1,所述的下缸盖1上开设有与外接工作油缸的油管相连的下螺孔13,所述的上缸盖6上开设有注油口11,在所述的上缸盖6上部设有可开启的顶盖7,在所述的顶盖7上开设有与进入压缩空气的进气管相连的上螺孔12,所述的缸体2内设置有活塞4,所述的活塞4上下两端并联有安全阀5,所述的活塞4将缸体2分为上工作腔9和下工作腔10。
所述的气液分离补油缸,所述的上缸盖6与下缸盖1通过螺栓3连接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的顶盖7通过螺钉固定在上缸盖6上,所述的安全阀5通过螺钉固定在活塞4上。
所述的气液分离补油缸,所述的活塞4的外围设有与缸体2内壁紧密封闭的密封圈14。
所述的气液分离补油缸,在所述的活塞4上设置上下2个密封圈14,所述的密封圈14采用气动用密封圈。
所述的气液分离补油缸,所述的活塞4为“П”型结构。
所述的气液分离补油缸,所述的安全阀5为可自动将混入油液中的少量气体排出的、背压为0.5MPa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补油缸从单一的容器功能转化为运动部件,不仅能可靠的传递压力,还使气和油彻底隔离,压缩空气中水分不再有和油液混合的可能,补油缸垂直安装,活塞上下运动,自然导向,气液隔离装置简单、可靠。
二、在活塞两端设置的安全阀,可确保气管管路安全,所谓安全阀,实际上是由一背压为0.5MPa的单向阀构成,通入压缩空气时,活塞下行,单向阀为止通状态,但因为压缩空气压力小,只有0.6MPa,即使出现故障,也不可能使气管爆裂;而当油液推动活塞上行时,单向阀为正向接通状态,当活塞两端压差大于0.5MPa能迅速开启,排出油液或混进油液的空气,从而把油液侧的压力也限制在安全压力范围。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把补油缸按标准气缸设计,钢筒中布置一无活塞杆活塞,活塞上部为气,下部为油,工作时压缩空气推动活塞,活塞移动把压力传递给油液,隔断气液直接接触通道,有效地解决了气液混合补油缸的存在问题。在活塞两端并联了一安全阀,能自动排出油液中混进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缸盖 2-缸体 3-螺栓 4-活塞
5-安全阀 6-上缸盖 7-顶盖 8-密封圈
9-上工作腔 10-下工作腔 11-注油口 12-上螺孔
13-下螺孔 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加以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泽民;陈留钧;高建华,未经汪泽民;陈留钧;高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地机用电控比例阀组
- 下一篇:改进型的双吸泵压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