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中导通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335.1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郭迦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迦勒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艾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中导通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阀中导通构造,尤指一种阀件提供导通路径的构造。
背景技术
阀在流体(包括气体、液体)工作中经常被运用,主要控制压力或是调节流量,而主要是设置于管路(例如自来水管线)或是容纳流体的容器(例如压力筒槽),而阀在运用过程也往往与观察的表具所显示的变化产生互动,例如当水压达到某一程度,必须进行阀的操作以进行泄压(阀前压力控制)、减压(阀后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甚至温度计产生异常升高的显示,也必须透过阀的操作,容许冷却水进入等。而阀的种类则有各种蝶阀、球阀、逆止阀、电磁阀、气动阀、水力控制阀等等。
先前技术,请参阅图3以一水力控制阀7为例,通常为了另外导接其它机构,往往在阀体外,设有一个对外导接的响导阀72(属于一种模块化控制组件,即可以任意外接相对模块化的配合件),而为了该响导阀72的对外导接与内部接设,该水力控制阀7必须设置许多繁复且外露的控制管路71,该控制管路71本身属于整体管路连通的一部分。而且该控制管路71本身为了与该响导阀72导接或者其它用途,也会设置有各种表具73,因此使得整个阀体的外露管路相当繁杂。
除了相当繁杂之外,在该水力控制阀上先预设该接合部以及导接通道,往往必须对于管路或是容室进行破坏式加工,而且随着各种响导阀及表具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变化,也必须设置相对应的控制管路71以及接合部位,而若该响导阀72与该表具73的位置有相当距离,为了便于观察以及操作,又必须由该控制管路71以及接合部牵设管路至该阀件周边,也造成管线繁琐凌乱以及搬运安装损坏的可能性,而阀件的控制管路的组装人员,则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外,同时必须兼顾在运送过程中,如为前述的水利工程中的大型阀件,其运输过程中的材积过大,也无形中大量增加运输成本与维护难度。而其它阀体,同样也可能面临该水力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的构造,例如(但不限于)用于水利工程中的大型阀件,如隔膜型水力控制阀等,而设计一种阀中导通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中导通构造,包括一阀件,该阀件包括一壳壁,该壳壁内部设有一第一导接通道,该第一导接通道第一端供与该阀件所邻接的一管件其内部的主通道相通,并于该第一导接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相通。
其中,该第二端的端口内侧或外侧设有接合部,以提供附加表具的导接。
该第二端的端口设一模块化控制组件。
该模块化控制组件透过一连结件与该阀件结合。
该第一导接通道用包铸加工法形成导接管路。
该模块化控制组件,选自对压力控制组件、流量控制组件、响导阀的群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阀件,该阀件包括一壳壁,该壳壁内部设有一第一导接通道,该第一导接通道第一端可供与该阀件所邻接的一管件其内部的主通道相通,并于该第一导接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在该壳壁内部设有一第一导接通道,而将外部的管路布线内化于该导接通道内,而且将该导接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相通,因此可以在阀件本体上即可以形成一个导接表具或是提供其它管路或容器相通的路径。
而为了便于导接,本实用新型更可以在该第二端的端口内侧/外侧设有接合部,由于通常表具本身也设有对应的接合部,因此可以便于提供附加表具的导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在工作状态,更换或是装设表具,更可以在该第二端的端口内部设一模块化控制组件,可以于关闭该模块化控制组件的状态下,进行表具的装设。而由于该模块化控制组件设于该阀件中,因此亦可称为“阀中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图;
图3先前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号说明】
1.阀件 11.壳壁
14.第一导接通道 141.接合部
14A.第一端 14B.第二端
15.模块化控制组件 16.连结件
17.调节工具 2.表具
3.阀件 5.表具
6.管件 61.主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迦勒,未经郭迦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墨瓶
- 下一篇:汽车电动车窗防夹控制CAN总线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