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燃生物燃料的工业锅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0920293179.9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5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俊 |
主分类号: | F23K1/00 | 分类号: | F23K1/00;F26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料 工业锅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工锅炉领域,特别是涉及改燃生物燃料的工业锅炉装置。
背景技术:
类似稻壳、棉子壳、木屑之类可利用的生物燃料在社会生产中普遍存在,但用于工业炉窑的燃烧,替代有限资源的矿物燃料如煤数量不多,且这些可利用的生物燃料大多数被废弃,造成许多环境污染。这些类似稻壳、木屑等可利用的生物燃料过去为何未能利用是因为这些生物燃料在工业炉上燃烧应用技术没有开发,与燃煤燃油工业炉窑设备的结构和系统设备不配套,不能适应燃生物燃料,在工业炉窑上长期稳定运行,影响生产中的正常供能。
现在由于人们对食用菌需求的日益增加,用木屑或棉子壳为原料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广泛应用,其方法是食用菌种加栽培母料在恒温恒湿下操作,所谓的食用菌栽培母料即为木屑或棉子壳加辅料。这些母料经一个栽培周期后被废弃,是一次性利用。因此、这些食用菌栽培后的废弃物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本应用技术也可将上述木屑母料同属于类似木屑生物燃料加以利用。
粮食和木材加工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以及许多其他社会生产企业都需要有热源生产装置产生热能;如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炉、热风炉和其他的燃煤(油、天然气)加热炉,在当今能源紧缺而能源价格又高 昂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采用本技术,利用类似稻壳、木屑之类生物燃料作为工业炉窑的燃料是既节约能源又节省企业开支、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法,具有双重效益,对节能、增效和环保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足,经设计人长期从事工业锅炉设计开发研究和锅炉生产实践,开发提供一种改燃生物燃料替代原锅炉燃料用煤或油,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彻底改变环境污染的改燃生物燃料的工业锅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燃生物燃料的工业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筛,该圆筒筛上部设有筛网的中空倾斜旋转圆筒体,底部为螺旋输送机,圆筒筛转速为例如35rpm,去除粗杂物如5mm以上大颗粒,从圆筒筛的排渣口自动排出,筛体定期处理,经圆筒筛分离后的过筛物料进入圆筒筛底部螺旋输送机自动输入设在下游的烘干加热炉,圆筒筛尺寸规格取决于所要处理的物料量,以及工业锅炉装置的能力,例如一般规模通常选用过筛能力为2-4吨/h。所述螺旋输送机中心设有螺旋轴,在螺旋轴上设有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螺旋叶片,螺旋输送机的壳体直径、螺旋叶片的节距与排列以及螺旋轴的转速都决定于输送物料的输送量,螺旋轴转速通常为30-50rpm(见图1)。
烘干加热炉,设置在圆筒筛的下游(见图2),烘干加热炉内设有燃烧器,采用自身烘干后的生物燃料在炉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进入下游回转干燥筒对过筛后的湿物料进行烘干,不需外部燃料进入,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回转干燥筒,设置在烘干加热炉的下游。回转干燥筒包括内壁四周设 有搅拌物料叶片的中空旋转筒体,筒体底部两侧前后设有四个托轮,水平地托稳,在其上旋转,筒体中间设有链轮,电机及减速箱(见图3),借助于这些构件设备使筒体旋转,回转干燥筒是根据各自的生物燃料来源决定生产能力,回转干燥筒的筒体直径和长度由生产能力决定,筒体转速通常为7-8转/分,物料含水率降至5%以下。在此回转干燥筒中,由于干燥物料的生物燃料具有均匀粒度,较轻的重度,通过设在回转干燥筒后部的物料风机气力输送吸引热空气的风力驱动下,以气流推进物料,并调节气流速率来调节处理能力及物料含水率,干燥后的物料随后进入下游的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
旋风分离器、防超温起燃螺旋输送机及储槽相继设置在回转干燥筒的下游,防超温起燃螺旋输送机设置在旋风分离器与储槽之间储槽顶部,物料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进入储槽之前先经过防超温起燃螺旋输送机将新鲜物料(来自旋风分离器)与槽内物料隔离一定时间进行离槽冷却,即使超温也不致影响槽内物料,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俊,未经陈世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