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91721.7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有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屯***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在本体、固定板及气盖体上螺入螺丝,增加其结合刚性,使作动时的震动大幅减低,而不会由气道及气室产生漏气情形的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双气压缸压缩机的气压缸及气盖体问皆会结合一逆止阀,而避免空气回流至气压缸内,如美国专利公开第20090104052号,其揭露了在气压缸上分别连接一逆止阀,并将气盖体结合该逆止阀上,达成避免空气回流至气压缸内的功效,但是其仍存在如下缺点:
当马达运转而使气压缸内的活塞作动时,会产生极大的震动,而由于气体的气道位于位置在最高处的气盖体上,其产生的震动极容易使气盖体与气压缸之间或气道管与罩盖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气体泄露出,而逆止阀除防止空气回流外却无法有效提升气盖体与气压缸间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压缩机在作动时产生震动而导致漏气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
一本体,其上设置二气压缸,且上述气压缸内分别设置一活塞,又上述气压缸周缘分别设置一固定座,并在上述固定座上分别设置二相对的第一螺孔;
一固定板,设置一柄部,该柄部对应上述气压缸分别延伸设置一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并分别设置一固定段,并在上述固定段上分别套设一第一气密环,而上述固定段则分别设入该本体的气压缸内,另上述固定部上相对上述固定段还环设有一缺槽,并在上述缺槽内置入一第二气密环,又上述固定部上分别贯穿设置一气孔,并在上述固定部上分别固接一止逆片,上述止逆片则恰贴合上述气孔,又上述固定部上另分别设置一凹槽,而上述固定部周缘对应上述固定座的第一螺孔位置处分别设置二相对的第一凸耳,上述第一凸耳上并分别设置一对应上述第一螺孔的第二螺孔;
一气盖体,设置一气道管,其内部中空形成一气道,该气道管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三气密环,又该气道管对应上述固定板的固定部在其两端上分别套设一罩盖,上述罩盖并贴合上述第三气密环,另上述罩盖并盖合上述固定部,且贴合上述第二气密环,而上述罩盖内分别设置一气室,上述气室并连通该气道管的气道,又上述罩盖对应上述固定部的凹槽分别设置一凸块,上述凹槽及凸块并相互结合,且上述罩盖对应上述固定部的第一凸耳分别设置二相对的第二凸耳,上述第二凸耳上则分别设置一对应上述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的第三螺孔;
四螺丝,分别螺入上述相互对应的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及第三螺孔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螺丝螺入相互对应的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及第三螺孔内,使气盖体、固定板及本体可稳固结合,当活塞在气压缸内作动时,其产生的震动将大幅减低,使气道及气室内的空气不会有泄漏情形。
二、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凹槽及罩盖的凸块相互结合,从而具有加强气盖体及固定板的结合刚性作用,进而增加气盖体、固定板及本体相互结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相结合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螺丝螺入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及第三螺孔以固定气盖体、固定板及本体固定座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作动情形的剖视图。
图中:
本体 1 气压缸 11
活塞 12 固定座 13
第一螺孔 14
固定板 2 柄部 21
固定部 22 固定段 221
缺槽 222 第一气密环 23
第二气密环 24 气孔 25
止逆片 26 凹槽 27
第一凸耳 28 第二螺孔 281
气盖体 3 气道管 31
气道 311 第三气密环 32
罩盖 33 气室 331
凸块 34 第二凸耳 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1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