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热线电话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8350.7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伟;杨海波;盖鑫;闫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63 | 分类号: | H04M1/663;H04M1/5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 |
地址: | 11017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热线电话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播电台导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对黑名单屏蔽功能的新型热线电话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热线电话是目前广播电台节目直播、听众互动的重要手段,广播电台导播装置一直采用传统电话耦合器,传统电话耦合器由于功能单一,有很多弊病:1.不能屏蔽已知的恶意电话,对于反动及危害性质的言论缺乏监督;2.主持人与导播之间交流不便,只能通过手势或者用对讲器完成交流;3.对于隐秘采访及保护隐私的电话接入不能进行变声操作;4.电话耦合器的模拟电话接口可能遭受雷击等自然灾害,设备损坏率高;因此,可看出用传统电话耦合器作为导播设备有明显劣势,很难完全满足电台节目的直播和制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电话耦合器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多功能具有屏蔽黑名单功能的新型热线电话耦合装置。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该新型热线电话耦合装置包括主设备电话耦合器、主持人控制盒、导播控制盒及壁挂式LED滚屏;其电话耦合器包括采用主芯片ARM处理器、存储系统,利用ARM处理器中的UART单元接串口转换芯片MAX2323扩展的RS232通讯接口分别与主持人控制盒、导播控制盒及LED滚屏接并进行通信;利用ARM处理器中有MAC控制器通过物理层扩展出以太网接口与WEB控制界面通讯;利用主芯片ARM处理器的接口连接有8路热线电话通道,该电话通道上包括第1~第8单片机;在该通道上还设有第1~第8振铃及来电检测电路,该电路输出接单片机,单片机输出的这些信息通过ARM处理器的接口传递主芯片ARM;为每路热线电话分别配备了消侧音电路,每路消侧音电路通过内、外线第1~第8电话接口与对应的第1~第8振铃及来电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还包括有音量调节电路、和主芯片ARM控制信号接口连接的话路切换电路,对特殊电话的变声处理电路及混音电路;消侧音电路与音量调节电路连接又通过话路切换电路连接特殊电话的变声处理电路,其另端接混音电路,实现音频的输入输出及监听。
主持人控制盒和导播控制盒内部均设有51单片机、LCD字符显示屏、按键8路热线对应的按键和8路黑名单按键、8路热线状态LED指示灯;其51单片机的UART单元接串口扩展的RS232接口与主持人或导播控制盒通讯接口连接。
LED滚屏内部有51单片机,其51单片机的UART单元接串口扩展的RS232接口与主设备的LED滚屏通讯接口连接,将系统所需的信息发送给屏幕显示。
所说对特殊电话的变声处理电路,该电路接声音输出端进行变声操作从而保护个人隐私。
所说的混音电路包括放大器及阻容器构成高质量的混音电路实现音频的输入输出及监听。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主芯片ARM处理器,系统利用ARM的UART接口对外提供3个RS232通讯接口,分别与主持人控制盒、导播控制盒、LED滚屏连接并进行通信;利用主芯片ARM处理器中的MAC控制器通过物理层芯片DM9161扩展出以太网接口与WEB控制界面通讯。系统本身使用了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可很好地支持TCP/IP协议。
2、本实用新型存储器最大可储存1000条黑名单电话号码,使用者可通过以太网访问其WEB控制界面,对黑名单电话号码进行删除和增添。
3、本实用新型有对特殊电话的变声处理电路,导播还可以利用变声旋钮将热线来电观众的声音进行改变和伪装,从而达到保护来电观众个人隐私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为每路热线电话配备消侧音电路,为节目直播提供优质的音源;设有的音量调节电路可调节输入输出音量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设备内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盒内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滚屏内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热线电话耦合装置由主设备电话耦合装置、主持人控制盒、导播控制盒、壁挂式LED滚屏组成。
装置结构设计原理具体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8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剂用于柑青醛合成新铃兰醛的方法
- 下一篇:复合式板材制程及其结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