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7059.8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3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靳春梅;顾彦;唐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杨松龄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进其动刚度特性的副车架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现代汽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现代汽车构造中,尤其是在豪华轿车和越野车上,副车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支承起前后车桥和悬挂系统,能够阻隔振动和噪声的不利影响,减少它们直接进入车厢中。对于没有安装副车架的车型而言,悬挂的部件(例如,连杆、减震器、弹簧等)都将被直接连接到汽车车身上。这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振动、摩擦噪声,就会通过悬挂部件而直接传递给车身,严重影响到车内人员的舒适性。由此可见,副车架对于提升和保证驾乘的舒适性、稳定性乃至安全性能而言,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副车架结构中,其前横梁1的截面面积通常较小,而且后横梁2的结构设计也不尽合理,由此会造成副车架整体抗弯曲能力较差,扭转模态频率较低的问题,确实存在着影响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性能的风险。因此,颇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副车架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并且维护方便,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副车架整体抗弯曲能力较差、扭转模态频率较低、影响汽车的NVH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其包括通过相互固装而形成封闭框架的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纵梁,所述前横梁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槽,并且位于同侧的所述纵梁的对应端部能够相适配地插装入所述第一插槽中。
优选地,所述前横梁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插槽,并且位于同侧的所述纵梁的对应端部能够相适配地插装入所述第二插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均呈开口朝外且横向放置的U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的尺寸完全相同,其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前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前横梁的截面形状呈正方形。
优选地,所述后横梁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为加强板,其被竖直焊装在所述后横梁的上下盖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副车架结构通过采用将前横梁截面扩大、改变前横梁与副车架纵梁连接形式、增加后横梁刚度等多种组合技术改进方式,在不占用外部空间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提高副车架的抗弯刚度及其扭转模态频率,有效地控制并改善汽车的NVH性能。根据实测数据显示,通过创新性设计前横梁截面可以提高副车架的扭转模态频率15Hz,而通过增加后横梁的刚度设计可以提高副车架的扭转模态频率13Hz,同时采用以上两种设计时即能够提升扭转模态频率28Hz。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结构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结构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结构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并且通过将左、右两个纵梁分别固定安装到(例如,采用焊接方式)前、后横梁上而将上述四个部件构造成一个整体封闭的框架。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而图2则是针对标注在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通过这些附图中可以看到,现有的前横梁1的截面形状呈长方形,它的面积通常被设计并制造得较小,并且其端部10与纵梁的端部3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尽合理,并不利于缓冲或消除来自外部的震动、冲击等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7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