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软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4415.0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洙喆;郦志华;王飞;余春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0 | 分类号: | F16L11/00;F16L31/00;F16L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排水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软管。
背景技术
在白色家电领域,特别是空调、冰箱等电器,这些电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冷凝水,为了排出这些水,通常需要在这些电器中接上排水管。因此,为了方便快速的连接排水管,排水软管作为连接排水管和电器的桥梁出现了。但是,目前的常用的排水软管结构复杂、成本高,连接缺乏紧密性,长时间的时候后容易漏水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排水软管。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排水软管,包括有软管本体,软管本体的一端安装有主排水管插头,软管本体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外排水管插头,其中:所述软管本体的两端设有排水插座,该排水插座的一端为衔接端,另一端为软管连接端,衔接端上分布有导槽;主排水管插头与对外排水管插头均设有卡位部件,卡位部件插入排水插座的衔接端且与导槽结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软管,其中,所述的卡位部件包括有插头本体,插头本体上分布有导柱,导柱的数量与间隔与导槽相对应;插头本体的上套设弹性部件;插头本体上套设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软管,其中,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弹簧。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软管,其中,所述的插入端上设有软管连接端为阶梯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软管,其中,所述的软管两端设有金属套筒。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软管,其中,所述的导槽为“L”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导柱与导槽两者之间的配合与弹性部件的辅助,就可实现软管本体、主排水管插头、对外排水管插头三者之间简便、紧密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主排水管插头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对外排水管插头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排水插座的构造示意图;
图4软管本体连接主排水管插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主排水管插头、排水插座与软管本体的连接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软管本体 2 排水插座
3 软管连接端 4 导槽
5 插头本体 6 导柱
7 密封圈 8 弹簧
9 金属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的排水软管,包括有软管本体1,软管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主排水管插头,软管本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外排水管插头,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两端设有排水插座2,该排水插座2的一端为衔接端,另一端为软管连接端3,衔接端上分布有导槽4;主排水管插头与对外排水管插头均设有卡位部件,卡位部件插入排水插座2的衔接端且与导槽4结合。
进一步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如图1、图2所示:卡位部件包括有插头本体5,插头本体5上分布有导柱6,导柱6的数量与间隔与导槽4相对应;插头本体5的上套设弹性部件;插头本体5上套设有密封圈7。同时,为了让导柱6能够更好的与导槽4进行卡位,弹性部件采用弹簧8。这样,通过弹簧8的弹力能够让导柱6始终抵在导槽4内,不应外力而松脱。并且,考虑到对导柱6与导槽4之间的连接能够更加的便捷导槽4为“L”形。
再进一步来看,为了防止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水流的大小出现不必要的渗漏,插入端所设的软管连接端3为阶梯状。同时,考虑到排水软管两端对软管连接端3能够有一定的约束力,克服软管自身所有的弹力,在软管两端设有金属套筒9,即如图4所示。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组装来看,优选方案为插头本体5采用三个间隔排列的导柱6,与之对应的衔接端所设导槽4亦为三个。在主排水管插头或是对外排水管插头与排水插座2进行连接时,只需要将导柱6对准导槽4卡入,并且顺应“L”形导槽4的走向,逐渐旋转插头本体5,即可实现锁紧。与此同时,导柱6依托于弹簧8的弹力,紧紧卡在导槽4内完成连接,即如图5所示。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导柱与导槽两者之间的配合与弹性部件的辅助,就可实现软管本体、主排水管插头、对外排水管插头三者之间简便、紧密的连接。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4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的两用容器
- 下一篇:煤矿输送带转载点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