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84032.3 | 申请日: | 200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潘青海;卢建国;恽中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电池 专用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盖的密封圈一般都由密封外圈与内圈构成,密封外圈处于金属电池盖和金属壳之间,起密封作用,而内圈的作用主要是对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进行隔离,避免电池内部出现短路。目前的这种密封圈,其密封外圈与内圈都是整体相连的,当受到外力时,密封圈会整体变形,变形的后果:一,内圈的变形会使其隔离正负极材料的效果变差,造成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失效;二,由于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盖的安全保护装置内广泛采用激光点焊方式进行焊接,焊点接触十分脆弱,当密封圈变形时挤压焊片,很可能造成焊片脱落,导致保护装置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盖的密封圈因其内、外圈整体连接,内圈在外圈受外力形变时连带发生形变,而导致内圈隔离正负极材料的效果变差,同时挤压电池盖安全保护装置内的焊片可能造成焊片脱落的难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该密封圈的内圈几乎不受外圈形变的影响,因而可以杜绝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包括有用于密封金属电池盖与金属壳之间间隙的外圈和用于隔离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内圈,外圈与内圈两者之间通过柔性连筋连接。
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柔性连筋的数量为3~6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目前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盖密封圈的构造不同,该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的内、外圈通过使用柔性连筋连接,使得内圈可以几乎不受外圈形变力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内圈对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隔离效果,同时确保电池盖安全保护装置内的焊片不会被内圈挤压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圈 2.内圈 3.柔性连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盖专用密封圈,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用于密封金属电池盖与金属壳之间间隙的外圈1和用于隔离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内圈2,外圈1与内圈2两者之间通过柔性连筋3连接。
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柔性连筋3的数量为3~6根。
柔性连筋3可采用塑料制作,密封圈的连筋与内圈的角度根据实际需要可在0-180°之间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4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醇沉罐
- 下一篇:用于染料生产的物料传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