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车的支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3056.7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7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02 | 分类号: | B60S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以下简称高空车),特别是公开一种新型高空车的支腿结构,主要适用于回转中心前置的高空车。
背景技术
高空车一般设置四个支腿,作业时四个支腿展开撑起车辆,为平台在高空作业提供稳定的下盘。高空车一般要求全回转,因此,要求支腿布置型式能够保证四周的稳定性较均匀。
理想的整车稳定性结构是:四个支腿的位置中心与回转中心及下车中心重合(三心合一),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很难达到三心合一理想状态。由于一般车型的下车重心相对支腿中心偏前,所以对于回转中心前置的车型,则一般易出现前方作业稳定性明显较差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引进欧洲直臂型高空车上装技术较多,该车型要求采用回转中心前置的整车结构形式;为避免出现前方稳定性明显较差的情况,欧洲车一般采用展开跨距大的蛙式支腿。蛙式支腿的主要缺点是:撑起时支脚相对地面有滑移,对沥青等软地面有损伤,故中国国内用户普遍不接受蛙式支腿,而只接受不伤地面的水平与垂直支腿复合的支腿结构(通称H型支腿)。
H型支腿在用于回转中心前置型式时,两前支腿一般采用平错式结构(见图1)或对接斜前伸结构(见图2),局限于整车宽度,其前伸跨距与横向跨距常偏小;对于该情况,目前中国国内高空车厂家的通用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尽量选用重型汽车底盘(使支腿跨距小也能保证稳定),导致底盘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种是限制前方作业能力,导致全回转的作业需求难以充分满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回转中心前置型式高空车支腿布置型式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空车支腿布置形式,该支腿布置形式能够突破目前车宽对前支腿的前伸跨距与横向跨距的瓶颈,使回转中心与支腿位置中心位置充分接近,使底盘的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且不必限制前方作业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空车的支腿结构,在高空车副车架上设有两个前支腿固定箱和两个后支腿固定箱,该四个固定箱中分别安装有两个前支腿和两个后支腿,所述的两个前支腿固定箱采用向前斜置式固定(固定箱的轴线与车辆纵轴的夹角为锐角),其特征在于,两个前支腿固定箱采用伸出行程超过一米的大行程支腿,同时,两个前支腿固定箱上下交错叠放。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有:
1、所述的两个前支腿固定箱(上层支腿箱与下层支腿箱)通过加强筋刚性连接;
2、与此相配合,副车架纵向截面设计为前高后低的台阶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车支腿布置形式,采用大行程支腿,能够突破目前车宽对前支腿的前伸跨距与横向跨距的瓶颈,使回转中心与支腿位置中心位置充分接近,使底盘的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且不必限制前方作业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高空车前支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高空车前支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空车前支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高空车的支腿结构,结合附图3:转台前置式高空车,其整车宽度要求不大于2200mm,回转中心距车架前端为1000mm,上装作业稳定性与下车质量情况,要求支腿展开后,回转中心距两个前支腿支点连线距离不小于1700mm,且两个前支腿支点的横向跨距不小于4000mm。现按附图3结构,两个前固定支腿箱3上下交错布置,之间以加强筋6连接,副车架5前半部分上平面抬高了150mm,回转座圈4也相应抬高150,因此转台结构高度相应被压缩150mm;按照上述方案,活动支腿箱2伸出行程达到1300mm(现有对接斜前伸技术活动支腿行程只能达到只能600mm),使回转中心距两个前支腿支点连线距离达到1700mm,且两个前支腿支点的横向跨距达到4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3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刹车冷却散热循环系统
- 下一篇:汽车安全气囊上发生器自动紧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