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式消涡防涡泵站进水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2744.1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耕;张仁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3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 式消涡防涡 泵站 进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站进水池,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城镇供排水工程技术领域、热能动力工程和核能动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式消涡防涡泵站进水池。
背景技术
泵站进水池是供水泵吸水管吸水的水工建筑物。在水利工程、城镇供排水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核能动力工程中,水泵是最常用的动力机械,其进水池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水泵的进水条件,影响水泵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到水泵机组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影响到泵站建设的经济效益、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现有的开敞式进水池内极易产生水面涡、附壁涡和附底涡,引起机组振动和噪音,增大水泵吸水损失,既降低了泵站机组效率,又危及到泵站运行安全。为此,现有的进水池后壁和导水锥采用多种形式,以图消涡防涡,但是,它的导水锥和后壁型线设计不科学,导水锥不与进水池底板相切,后壁不与进水池两侧边壁相切,影响水流运动,池内流态和消涡防涡效果不能有效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复合式消涡防涡泵站进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复合式消涡防涡泵站进水池,包括进水池边壁、底板,进水池为开敞式,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进水池后壁为平面对称蜗壳,与进水池两侧边壁相切,在吸水喇叭口下方的进水池底板上安装导水锥,导水锥底部直径与吸水喇叭口直径相等,导水锥的曲面形状为1/4椭圆,与池底相切,防涡隔板设置在吸水喇叭口正下方,左右对称,正对水流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形状规则,建造和施工容易;平面对称蜗壳形后壁消除了开敞式矩形进水池后壁两个拐角处的旋涡区,过水断面从大到小,符合过流量从大到小、水流速度稳定的运动规律;底部导水锥和隔涡板消除了底部死水区,隔断了进水池左右两侧可能产生的旋涡,控制了旋涡产生的范围和强度。平面对称蜗壳形后壁、导水锥和隔涡板经过优化后,能有效地防止涡带的产生和进入吸水喇叭口,减小吸水损失,改善水泵进水条件,提高水泵进口断面轴向流速分布均匀度,减小入泵水流偏流角,提高水泵装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是:
进水池边壁7、底板1、平面对称蜗壳形后壁4和安装在吸水喇叭口5下方的导水锥3和防涡隔板2;进水池后壁4为平面对称蜗壳,与进水池两侧边壁7相切;导水锥3底部直径与吸水喇叭口5等直径,导水锥3的曲面型线为1/4椭圆,与底板1相切;防涡隔板2安装在吸水喇叭口5正下方,左右对称,正对着水流方向;吸水喇叭口5的管口到底板1的距离为0.5~0.7D0(D0为吸水喇叭口进口直径);吸水喇叭口5的管口中心到后壁4的距离为0.8~1.0D0(D0为吸水喇叭口进口直径);吸水喇叭口5的进口在进水池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为1.0~1.25D0(D0为吸水喇叭口进口直径),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0.5m。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过程说明:
当水流进入进水池流向吸水管6的过程中,一部分水流从吸水喇叭口5的前面进入,一部分水流绕过吸水管6从吸水喇叭口5的后面进入,平面对称蜗壳形后壁4消除了进水池后壁4两个拐角处的旋涡,安装在吸水喇叭口5下方的导水锥3和防涡隔板2,消除了吸水喇叭口5下方的死水区,隔断了进水池左右两侧可能产生的旋涡,控制了旋涡产生的范围和强度,改善了水泵的进水条件,有利于提高水泵装置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2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滑顶式厂房
- 下一篇:大型复杂建筑工地用钢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