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0632.2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窦大河;马卓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卓元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4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化 废水 联合 树脂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行业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膜分离技术中对焦化废水回用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混凝沉淀+超滤+纳滤/反渗透法、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反渗透法。其中,混凝沉淀+超滤+纳滤/反渗透法是先向焦化废水中投加高效絮凝剂,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再经过超滤去除大部分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最后采用纳滤或反渗透,使产水达到回用的标准,但该方法存在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分离膜容易污堵,加上一般焦化废水硬度较高、氟含量较高,极易产生氟化钙的结垢,影响膜装置的运行,限制了膜装置的回收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产水量高的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有机物树脂吸附罐和硬度树脂吸附罐,有机物树脂吸附罐、硬度树脂吸附罐以及纳滤处理装置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有机物树脂吸附罐与硬度树脂吸附罐连接的另一侧与废水输送泵连接,硬度树脂吸附罐和纳滤处理装置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和高压泵。
所述的有机物树脂吸附罐的顶部与有机物树脂再生泵连接,有机物树脂吸附罐的底部设置有机物树脂再生液排放口。
所述的硬度树脂吸附罐的顶部与硬度树脂再生泵连接,硬度树脂吸附罐的底部设置有硬度树脂再生液排放口。
所述的纳滤处理装置上设置有产水口和浓水排水口。
工作原理:待处理来水为经过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焦化废水,或经过一级膜浓缩之后的焦化废水,其中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已被截留,然后废水进入该装置,先经过有机物树脂吸附罐,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再经过硬度树脂吸附罐,去除绝大部分的硬度;经过前面的预处理之后,进入纳滤处理装置,其渗透液即可达到或超过相关的回用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处理高硬度、高含盐量的焦化废水;
2)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产水量,降低了排放量;
3)该装置的运行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水输送泵;2、有机物树脂吸附罐;3、硬度树脂吸附罐;4、保安过滤器;5、高压泵;6、纳滤处理装置;7、产水口;8、浓水排水口;9、有机物树脂再生泵;10、有机物树脂再生液排放口;11、硬度树脂再生泵;12:硬度树脂再生液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有机物树脂吸附罐2和硬度树脂吸附罐3,有机物树脂吸附罐2、硬度树脂吸附罐3以及纳滤处理装置6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有机物树脂吸附罐2与硬度树脂吸附罐3连接的另一侧与废水输送泵1连接,硬度树脂吸附罐3和纳滤处理装置6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保安过滤器4和高压泵5。纳滤处理装置6上设置有产水口7和浓水排水口8。
所述的有机物树脂吸附罐2的顶部与有机物树脂再生泵9连接,有机物树脂吸附罐2的底部设置有机物树脂再生液排放口10;硬度树脂吸附罐3的顶部与硬度树脂再生泵11连接,硬度树脂吸附罐3的底部设置有硬度树脂再生液排放口12。
本实用新型的焦化废水联合树脂膜分离装置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卓元,未经马卓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0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