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0162.X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立达冲压件有限公司;刘国平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零件 螺钉 加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例如电视机后壳的边缘螺钉窝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是由前壳、后壳、显示器、电路板等一些零部件组装而成,前壳与后壳是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的,而电视机的后壳与前壳接触的面为弧面,导致螺钉无法连接前壳与后壳,这就必须在后壳弧面上形成便于安装螺钉的凹形平面窝,因此,要让电视机的前壳与后壳装配顺利,就要求电视机的前壳与后壳连接螺钉的位置安装孔位准确、接触平面一致。
电视机后壳的螺钉窝一般要通过冲压成型来实现,而螺钉窝的圆角一般都比较小,而拉伸类零件的拉伸凹模口部轮廓一般为简单的曲线平缓圆滑过渡,否则将使零件产生拉裂、起皱、拉痕等质量问题,产品外观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现有的成型技术将螺钉窝与拉伸放在一起加工,产品外观出现了拉痕和裂纹等不良现象;而将带有螺钉窝类形状的零件采取先拉伸再整形或将整形工序与后序合并完成可以解决,但采取先拉伸再整形需要增加整形工序,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增效;如采取将整形工序合并到切边以后的工序中完成螺钉窝的成型,会造成螺钉孔和边缘被拉变形及不一致等现象,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及整体装配,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影响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增加工序又能保证螺钉窝的加工质量的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一种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凹模3、退件板7、冲头8、螺钉安装孔冲头15、上模卸料弹簧9,上模板1向下顺次安装上模卸料弹簧9和退件板7,上模板1下面固定安装沿需要切边的零件边缘布置的凹模3;下模包括下模板12、卸料板10、凸模14,下模卸料弹簧11,下模板12向上顺次安装下模卸料弹簧11、卸料板10,卸料板10与凹模3相对应布置,凸模14固定在下模板12上;在上模卸料弹簧9的作用下,退件板7能够将拉伸类零件19与凸模14贴合;上模落下时,凹模3贴近凸模14落下并有一定的间隙;拉伸类零件19通过定位装置定位在凸模14上;退件板7和凸模14在相应的需要压制螺钉窝20的位置分别对应设有螺钉窝20成型构造,螺钉安装孔冲头15正对需要冲制的螺钉安装孔21的位置;上模卸件弹簧9的行程大于螺钉窝20的冲压成型的行程,上模卸件弹簧9的弹簧力能够冲压螺钉窝20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拉伸类零件口部螺钉窝的加工模具,将螺钉窝整形工序合并到零件的切边、冲孔工序上,加大上模卸料弹簧的退件力就可达到螺钉窝整形的效果,模具不需要增加,模具费用投入也很少,保证了产品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了加工的工序,实现了螺钉窝整形与零件切边、冲孔的一次成型,减少了加工的工序,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螺钉窝整形工序或合并到后序中引起螺钉孔和边缘拉变形的弊端,降低了废品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拉伸类零件经拉伸后的零件正视图;
图2为拉伸类零件经拉伸后的零件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放大图;
图4为拉伸类零件的整形、切边、冲孔示意图及模具图;
图5为拉伸后的拉伸类零件经整形、切边、冲孔后的零件正视图;
图6为拉伸后的拉伸类零件经整形、切边、冲孔后的零件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B剖视放大图。
图中:1上模版 2凹模固定板 3凹模 4冲头固定板固定螺钉 5冲头固定板 6上模卸料螺钉 7退件板 8冲头 9上模卸件弹簧 10卸料板 11下模卸料弹簧 12下模板 13凸模固定板 14凸模 15螺钉安装孔冲头 16凸模固定螺钉 17定位孔 18下模卸料螺钉 19拉伸类零件20螺钉窝 21螺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立达冲压件有限公司;刘国平,未经青岛海立达冲压件有限公司;刘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01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条成条机主轴缓冲装置
- 下一篇:车轮旋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