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厨房设备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9552.5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俊;陈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治俊;陈兆伟 |
主分类号: | A62C37/12 | 分类号: | A62C37/12;A62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厨房设备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扑灭厨房灶台火源的厨房设备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饭店、宾馆和食堂的厨房内通常设置有手持灭火器或灭火系统,一旦因操作不当引起油锅内食用油燃烧,厨房工作人员有两种方法扑灭火源,一种方法利用瓶装手持灭火器扑灭油锅火势,另一种方法等待灭火系统自动扑灭油锅火源。
但是,利用手持灭火器灭火很容易将锅内的燃油溅到油锅外,很容易烫伤灭火人员,灭火烫伤率较高;传统的厨房灭火系统在灭火的同时不能自动关闭燃气阀,容易造成燃气燃烧或燃气泄露,燃气遇到火源容易发生爆炸,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厨房设备灭火系统,既能防止外溅燃油烫伤灭火人员,又能防止燃气泄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厨房设备灭火系统包括:一种厨房设备灭火系统,启动装置、高压储气瓶、药剂贮存容器、减压装置和气压阀,所述启动装置由机械撞针、温控阀和气仓组成,所述气仓与所述高压储气瓶口连接,所述机械撞针安装于气仓内部通过钢丝绳与感温器的溶片连接;所述药剂贮存容器一条通过接减压装置连通所述启动装置的气仓,另一条管线与喷嘴连接;所述气压阀通过管线与所述启动装置的气仓连通,其中所述气压阀与燃气管线连接。
优选的,本灭火系统还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与所述启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本灭火系统还包括微动开关、电控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微动开关一端与机械撞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控装置的连接,所述报警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本灭火系统还包括电控阀,所述电控阀与厨房供水的水管连接,所述电控阀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房设备灭火系统,当厨房油锅内的燃油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启动装置的感温器的溶片断开,与机械撞针连接的钢丝绳松动,机械撞针在重力的作用下刺破高压储气瓶瓶口设置的膜片,高压储气瓶内存储的高压氮气经过启动装置的气仓和减压装置到达药剂贮存容器,药剂贮存容器内部压力增加,使灭火药剂通过喷嘴喷洒在油锅及烟罩内,灭火药剂与燃油发生反应,熄灭火源;同时,启动装置气仓内的高压氮气通过管线通向安装在燃气管线的气压阀,气压阀受压关闭阀门切断燃气;电控装置的指示灯变色,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本系统灭火时既能防止外溅燃油烫伤灭火人员,又能防止燃气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后续的文字中有详尽的叙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厨房设备灭火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机械撞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启动装置与高压储气瓶连接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厨房设备灭火系统,包括:启动装置13、高压储气瓶12、药剂贮存容器11、减压装置17和气压阀15,所述启动装置13包括感温器16、机械撞针21和气仓22组成,所述气仓21与所述高压储气瓶12瓶口密封连接,所述机械撞针21安装于气仓22内部,机械撞针21通过钢丝绳与感温器16的溶片连接;所述药剂贮存容器11一条通过连接减压装置17后连通所述启动装置的气仓22,另一条管线与喷嘴14连接;所述气压阀15通过管线与所述启动装置的气仓22连通,其中所述气压阀15与燃气管线连接,用于切断燃气管线内的燃气。
当油锅内食用油的温度达到336°-360°以上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油锅的燃油开始自燃,安装在炉灶18上方的感温器16的溶片断开,与溶片连接的钢丝绳34发生松动,钢丝绳34另一端的机械撞针21受到的拉力减小,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械撞针21刺破高压储气瓶12的膜片33,贮存在高压储气瓶12内的高压氮喷至气仓32内,气仓32内的高压氮气一方面通过减压装置到达药剂贮存容器11内,药剂贮存容器11内部压力增加,使灭火药剂通过喷嘴14喷洒在油锅19及烟罩内,灭火药剂与燃油发生反应,熄灭火源;气仓32内的高压氮气另一方面通过气筒到达安装在燃气管线上的气压阀内,在喷洒药剂的同时,气压阀15的阀门由于压力的作用切断燃气,防止燃气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治俊;陈兆伟,未经李治俊;陈兆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9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