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8648.X | 申请日: | 200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邢更彦;井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更彦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冲击波 治疗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病症如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跟痛症等末端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现有治疗效果较好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器主要是采用液电冲击波源,在实际使用中,该仪器存在着设备体积大、使用不灵活、噪声大、电极消耗快、能耗高、放电稳定性差、焦点漂移、准确率低、小径治疗不便、对组织损伤大等缺点,而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如何研制一种可与气泵连接,利用气压弹道冲击波源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准确率高、能耗低、体积小、使用便捷灵活、更适合小径治疗的新型结构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是本领域当前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体外中击波治疗手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与气泵连接,利用气压弹道冲击波源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准确率高、能耗低、体积小、使用便捷灵活、更适合小径治疗,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其通过通气管与气泵连接,包括:气筒,气筒的尾端与通气管密封连接;气筒套,套设于气筒外侧;固定件,前端设有开口,尾部与气筒前端固定连接;以及打击头,可前后移动的置于固定件内,且前端探出固定件的前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打击头的后部横截面直径小于气筒内径、或与之相当,前部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后部横截面直径,中部横截面直径大于前部横截面直径、并大于气筒内径。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固定件的前端开口与打击头前部直径相当,尾部与气筒前端螺接。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气筒套与气筒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还包括限制气筒套与气筒相对位移范围的限位结构。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在气筒套上的限位槽,以及固定于气筒外壁、与限位槽对应的凸块。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气筒套外侧还连接有套壳。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还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固定圈,固定圈的前端开口内径与固定件的外径相当,后端开口的外径与套壳的外径相当,气筒套前部设有与固定圈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的套壳通过固定圈与气筒套固定连接。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气筒套的尾部还连接有持握部。
前述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所述的打击头与固定件之间,以及打击头与气筒之间均设有垫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可与气泵连接,利用气压弹道冲击波源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准确率高、能耗低、体积小、使用便捷灵活、更适合小径治疗。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设备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器具有突出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柄1,通过通气管2与气泵3连接,主要包括气筒11、气筒套12、固定件13和打击头14。较佳的,还可包括套壳15、固定圈16和持握部17。
其中,气筒11的尾端与通气管2密封连接。使用时,开启气泵3,压力气体即可通过通气管2进入气筒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更彦,未经邢更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6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咽鼻喉提取装置
- 下一篇:带有自锁功能的医用吻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