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8491.0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叶格铭;谢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体积轻薄、亮度及分辨率高的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立体显示技术已发展出数种显示模式,使观看者能产生一立体视觉。所谓立体视觉,主要特过对左眼及右眼施以不同的影像,使大脑分析并重迭后,感知所视物的层次感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因此,立体显示装置乃透过一定技术,将左眼信号及右眼信号分别显示于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使观看者感受到影像内容而有立体的效果。一般而言,自动立体显示装置乃使用如双凸透镜、视差屏障、或透镜数组等方法隔离左右眼的影像,其中,以视差屏障为较多人采用的技术。
在公知技术中,视差屏障具有一栅栏状结构,可分别将左右眼的信息隔离,视差屏障可为一种塑料光栅,或是一液晶面板。使用液晶面板作为视差屏障,除了可显示3D立体画面外,还可藉由电源的切换而做2D/3D影像的转换。图1为一种使用液晶面板作为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显示装置1包含一影像显示元件11,以及一视差屏障12。影像显示元件11可显示一影像信息,通常为一液晶面板。而视差屏障12具有两基板121、122,在两基板121、122上分别铺设有两层铟锡氧化物(ITO)电极123、124,其中,电极123具有栅栏状结构,而电极124则为平面结构,另外,两电极123、124之间中注入有液晶分子而形成液晶层125。欲操作3D模式时,可施以一驱动电压于电极123及124,视差屏障12便形成一明一亮交替的栅栏结构,观看者便得以接收而产生立体影像。而欲操作2D模式时,则无驱动电压施于电极123及124上,因此无栅栏结构产生,观看者可得到一平面的2D影像。然而,由于在操作3D模式时,栅栏结构阻挡影像显示元件11至少一半的面积,因此会有亮度与分辨率锐减一半的缺点。另外,由于此种立体显示装置需增加一视差屏障的结构,使得整体厚度以及成本也随之增加。
因此,发展一兼顾亮度与体积轻薄的立体显示装置,乃是目前业界的重要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立体显示装置,具有体积及成本优势,同时毋须牺牲亮度与分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平面显示面板具有一出光面与一入光面,且复包括一像素单元,设置于平面显示面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背光模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与一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一第一位置并具有一朝向上述像素单元的第一出光方向,且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一第二位置并具有一朝向上述像素单元的一第二出光方向。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平面显示面板具有一出光面与一入光面,且背光模组设置于平面显示面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此背光模组包括复数个第一发光元件与复数个第二发光元件,用来以交替方式依序提供一第一出射光与一第二出射光,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发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出光方向,藉此发射出的第一出射光会由入光面射入平面显示面板并由出光面射出平面显示面板而到达一观看者的左眼。同时,至少部分第二发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出光方向,藉此发射出的第二出射光由入光面射入平面显示面板,并由出光面射出平面显示面板而到达观看者的右眼。
本实用新型由于利用不同位置的发光元件,以交替方式依序对同一像素单元提供朝向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的光源,且此像素单元亦以交替方式依序产生供左眼与右眼观看的画面,藉此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可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看到平面显示面板的不同画面而产生立体影像。如此一来,公知立体显示装置中以栅栏结构作为视差屏障,阻挡影像显示元件至少一半的面积而造成亮度与分辨率锐减一半的问题可被避免,同时也将免除额外视差屏障的必要性,进而达到减少体积以及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于第一时点的作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于第二时点的的作动示意图。
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6A、6B为图5A、5B的光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
- 下一篇:一种FTTH网络入户软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