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退火炉用水冷套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7742.3 | 申请日: | 200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明;裴宏江;刘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26 |
| 代理公司: | 首钢总公司专利中心 11117 | 代理人: | 史桂芬 |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退火炉 水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应用于各种连续式退火炉冷却工位上的水冷套。
背景技术
传统式退火炉冷却工位均采用冷却水套形式,该种水冷套由内层套和外层套组成,内层套和外层套之间形成一流通空间,在外层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层套和外层套之间的流通空间由铆钉连接以增加强度,内层套内部有散热翅片,工作的时候,待水蒸气流经内层套和散热翅片时凝结成水落回收集槽继续使用。但是该种水冷套热交换效率低,承压能力差,严重阻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较高,承压能力较高的连续式退火炉用水冷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式退火炉用水冷套,包括进水口、外层套、中间支撑、出水口、底部支撑、排污口、排气孔、顶部支撑,外层套的内表面上安装有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与外层套固定连接,外层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换热器相通的进水口、出水口。
外层套为板状。
换热器由底部支撑、中间支撑和顶部支撑与外层套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现在的管式换热器代替以前的外层套与内层套形成的流通空间,从而增强了流通空间的承压能力,且管式换热器和外层套的总换热面效率要远远大于原内层套与翅片的总换热效率。原来方形的流通空间在冷却水流通时会在另外两个直角处出现涡流现象,影响水的流通更换而影响换热效率,现在的管式换热器并排铺列能够更均匀的分配水流,更有效的利用冷却水而提高换热效率。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传统水冷套换热效率低,承压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进水口,2.外层套,3.中间支撑,4.换热器,5.出水口,6.底部支撑,7.排污口,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所示,冷却水由进水口1进入到换热器4内,在第一次灌水时打开排气孔8进行排气,使得冷却水注满整个换热器4的流通空间。此时换热器4内部流通空间为冷却水,换热器4外部与蒸汽接触来冷却水蒸气,经过换热器4的冷却水从出水口5排出来进行冷却水的置换,换热器4由底部支撑6、中间支撑3和顶部支撑9与外层套2内壁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外层套2外壁与空气接触,内壁与水蒸气接触,同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如果停止使用或者进行检修时,可将换热器4内部的水从排污口7排出,以免冷却水在管道中长时间停留对管道引起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7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纱假捻装置
- 下一篇:转炉倾动装置二次减速机与扭力杆的连接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