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桥自动测试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73935.1 | 申请日: | 200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0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安 |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G01R31/01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瑞林 |
| 地址: | 255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测试 | ||
技术领域
圆桥自动测试机,属于二极管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极管封装形式过程中电性品质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圆桥是一种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目前没有专门的针对圆桥测试的自动化设备,只能通过手工连接测试仪表一个个测试,效率较低,人为因素品控低,不易实现自动化,影响规模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测试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程度强,测试效率高,便于操作的圆桥自动测试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圆桥自动测试机,包括测试仪表、测试座和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上安装有测试轨道,载料条安放在测试轨道上,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载料条在测试轨道上运动,两测试座相对安装在测试轨道两侧,并与测试仪表连接,测试座上设有监控光纤,通过线缆与PLC控制连接。圆桥按极性插在载料条上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轮、第二输送轮、同步带和步进马达,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均由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对称安装在测试轨道两侧,主动轮外套有同步带,步进马达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同步转动。
载料条为长条结构,横截面为T形,上表面均布多个定位孔,下端插装在测试轨道的卡槽里。采用耐高温不变形的材质制成,避免在印字后烘烤的工序中发生变形,影响测试,其上表面有固定圆桥的多个定位孔,可以一次放置多个圆桥,同时便于从开始测试到测试完毕一次完成,后序工作不必反复从载料条上拔下来和插上去。
工作台上可同时设置多条测试轨道,实现规模化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圆桥自动测试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手工操作,手工插料拔料易损坏测试座里的测试针问题,提高了测试针的使用寿命;
2、载料条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便于材料从开始测试到测试完毕一次完成,后序工作不必反复从载料条上拔下来和插上去,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效率;
3、采用PLC控制驱动及测试,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资源;
4、测试准确、易操作、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圆桥自动测试机的测试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2为载料条外形图。
其中:1 测试仪表 2 监控光纤 3 测试座 4 气缸 5 测试轨道 6第一输送轮 7 工作台 8 同步带 9 单动开关 10 停止开关 11 启动开关 12 步进马达 13 马达驱动器14 PLC控制器 15 电磁阀 16 第二输送轮 17 载料条 18 圆桥。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圆桥自动测试机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
本实用新型圆桥自动测试机主要由工作台7、载料条17、测试座3、测试仪表1,传动部分和PLC控制部分组成。工作台7上安装有测试轨道5,载料条17横截面为T型,下端插在测试轨道5的卡槽里,圆桥18按极性插在载料条17上。两测试座3分别固定测试轨道5两侧,通过线缆与测试仪表1连接,测试座3上设有监控光纤2,监控光纤2与PLC控制器14通过线缆连接。测试轨道5的一端设置第一输送轮6,第一输送轮6由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相对设置在测试轨道5的两侧,主动轮外套有同步带8;测试轨道5另一端设置第二输送轮16,第二输送轮16与第一输送轮6结构相同。第一输送轮6和第二输送轮16表面分别与载料条17相接触,步进马达12通过同步带8带动第一输送轮6和第二输送轮16同步转动,从而推动载料条17在测试轨道5上运动。
PLC控制器14通过线缆与电磁阀15、马达驱动器13、测试仪表1、启动开关11、停止开关10、单动开关9相连,电磁阀15用于控制气缸4运动,马达驱动器13用于控制步进马达12。
工作过程如下:
1、圆桥18为四个引脚的整流二极管,将圆桥18根据极性要求依次插到载料条17上,按启动开关11后,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14,由PLC控制器14给马达驱动器13持续发送脉冲信号,经马达驱动器13下发指令使步进马达12连续运转,由同步带8同时带动第一输送轮6、第二输送轮16运转,并将载料条17上的圆桥18自动送到测试座3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未经李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3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镜头的录像笔结构
- 下一篇:改进的液气压力自平衡截止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