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3201.3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杨纮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丞信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简 计算机 壳体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仅需拆解一壳体即可更换内部基板或零件,以有效节省工时及拆装容易,而适用于精简型(Thin Client Computer)计算机主机。
背景技术
以往,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负责资料运算与文书处理,拜电子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之赐,计算机不仅在性能上大幅提升,如:增加网络通讯功能、加快资料运算处理速度…等,在外观上亦日新月异,体积更是朝轻、薄、短、小的方向演进,故计算机屏幕已由传统映像管屏幕(CRT)演变成液晶显示屏(LCD),而有效地节省了使用空间,同时主机亦朝向精简化发展,如:精简型计算机主机、迷你型主机、准系统型主机…等,以符合现代化电子产品的趋势。
按,已知的微型计算机机壳400于组装过程中(见图1),常常需要于该计算机机壳400内组装或更换内部基板或零件,现有的固定方式大多由多个螺丝410以铆接或螺锁的方式将该计算机机壳400的架体与该计算机机壳400的盖体或侧板相固定。然而,当该计算机机壳400的架体与该计算机机壳400的盖体或侧板以螺锁方式组装固定时,必须将多个螺丝410逐一固定,亦即先将该计算机机壳400的盖体或侧板的螺孔与该计算机机壳400的架体的螺孔对齐后,依序锁入螺丝410,以将该计算机机壳400的盖体或侧板锁固于该计算机机壳400的架体上,但由于该计算机机壳400于锁合时必须以单一螺丝的方式逐一进行锁固,且于欲拆卸该计算机机壳400时,也必须以逐一依序取下螺丝的方式拆卸,进而增加人力及工时上的浪费。
缘是,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于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进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使其仅需拆解一壳体即可更换内部基板或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装容易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是包括一框架,该框架设有第一定位部,并于该框架的侧边且于该第一定位部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二盖板,各该盖板设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至少一对应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部,且该第二卡合部及该第一卡合部相对应固定,并使所述第二定位部结合该第一定位部,使该二盖板与该框架结合固定;以及一后板,是设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且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相固定,使该后板固定于该框架的后侧。藉此,使其具有节省工时、稳固、快速结合、拆装容易等效用,且仅需拆解一壳体即可更换内部基板或零件,确具有实用性、进步性和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可拆装容易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其仅需拆解一壳体即可更换内部基板或零件。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为已知计算机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框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B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盖板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A至图5B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实施态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立体分解、框架结构放大示意图及盖板结构放大示意图。该精简型计算机壳体改良结构是包括:框架100、二盖板200以及后板300。
该框架100是设有第一定位部110,该第一定位部110可为卡合轨,并于该第一定位部110上并对应该框架100的侧边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120,该第一卡合部120可为穿孔,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部120具有一凹槽121,使其穿孔形状可如T形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丞信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公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丞信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3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变压器的熔断器连接座
- 下一篇:汽车电源电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