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材粉碎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71500.3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5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何梅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梅菊 |
| 主分类号: | D21B1/06 | 分类号: | D21B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郑光 |
| 地址: | 043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粉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木材粉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造纸厂都日趋机械化,在整条生产线中减少人为操作以节省劳动力并提高效率。在造纸时需要将原料粉碎并形成纸浆,这个过程一般是将木材先进行粉碎。粉碎的过程一般包括:先将木材进行脱皮处理,然后进行切片,再将切片粉碎,粉碎后再进行制浆。
由于木材的粉碎比较困难,现有的粉碎过程都是采用锤式粉碎机,只能将切片后得到的片状板材碎裂。由于碎裂效果极差,因此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蒸煮,以使木材碎片形成木浆。而在蒸熟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氢氧化钠。而排放出的氢氧化钠会极大地污染环境,且蒸煮的过程会高耗能,因此使得造纸行业成为了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
因此如何将木材粉碎成更为细碎的粉末以降低蒸煮流程时间,是一直困扰着造纸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将木材进行粉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木材粉碎机,能够相比较现有的锤式粉碎机具有更好的粉碎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木材粉碎机,包括粉碎腔及粉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辊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刀刃,所述刀刃包括一V字型的本体,所述刀刃本体与所述粉碎辊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辊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腔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设置于所述粉碎腔的顶部,所述粉碎腔顶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粉碎腔底部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腔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设置于所述粉碎腔的顶部,所述粉碎腔顶部的内径与所述粉碎腔底部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粉碎辊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粉碎辊底部的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辊的刀刃尖端为锯齿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粉碎辊上部的锯齿的间距大于所述粉碎辊下部的锯齿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粉碎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粉碎辊对经过锤式粉碎机粉碎后的破碎木片进行进一步粉碎。这样可以将木材粉碎成更为细碎的粉术,以降低降低蒸煮流程时间,节省能源并降低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粉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粉碎腔;
11.入料口;
12.出料口;
2.粉碎辊;
21.锯齿;
3.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木材粉碎机,其结果如图1所示,包括粉碎腔1及粉碎辊2,粉碎辊2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刀刃3,刀刃3包括一V字型的本体,所述刀刃本体与粉碎辊2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将木材粉碎成更为细碎的粉末,以降低降低蒸煮流程时间,节省能源并降低污染。同时,刀刃3的底部具有一定厚度且尖端尖锐,使得刀刃3形成一个V字型的本体,这样可以提高刀刃3的强度,防止在长时间使用时造成刀刃折断。
优选的,如图1所示,粉碎辊2沿竖直方向设置。
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粉碎辊2的刀刃尖端为锯齿状,设有锯齿21。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木材的粉碎效果。其中,粉碎辊2上部的锯齿21的间距大于粉碎辊2下部的锯齿21的间距。这是由于在粉碎辊2上部的木材体积较大,采用间距较大的锯齿可以加大力度,降低对锯齿的磨损。而在粉碎辊2下部的木材会相对比较小,采用细密的锯齿可以将木材粉碎得更细。
优选的,如图1所示,粉碎腔1设有入料口11,入料口11设置于粉碎腔1的顶部,且粉碎腔1上部的直径大于粉碎腔1底部的直径,成一个截锥形。
这样可以使得较大的物料能够非常方便的从入料口11进入到粉碎腔1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粉碎辊2可以逐渐将较大的物料不断粉碎,从而在到达底部时减小物料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梅菊,未经何梅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1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洗溶出车间列管换热器的装置
- 下一篇:移动记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