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插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71095.5 | 申请日: | 200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0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佑瑜 |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H01R13/717;H01R13/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源插头,尤指一种于电气设备不使用时,得以构成截止状态,使电源端与电气设备呈完全断路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市电(110V、220V等)的电气设备,通常设有一连接于导线的插头,于使用时将插头插置于供电的插座,将电压传输至电气设备。而当电气设备不使用时,人们通常仅习惯于借助电气设备所设的开关将电源关闭,但是由于插头尚插置于插座上,使得少量的电流会流通于电源端与电气设备之间,造成能源的浪费。而若于每一次使用电气设备后即将插头由插座拔出,则使用上较为麻烦也较不安全,且反复拔出插头,也会使得插头与插座配合越来越不紧密,因此确实也待有效改善。申请人有鉴于此,遂萌生改良一种插头结构,以使电气设备于不使用时,得以达到节省能源及保障安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头,使电气设备于不使用时,得以构成截止状态,使电源端与电气设备呈完全的断路,以防止残留电压的导通,进而达到省电及安全保护的目的。
前述的电源插头,设有一插头本体,于该插头本体的适当位置设有一供选择为导通或截止,且突露于该插头本体的切换元件,使插头本体的导线连接于该切换元件后,再连接于端部所设的导电片。以便当插头本体所装设的电气设备于不使用时,得以借助该切换元件选择于截止状态,使电源端与电气设备呈完全的断路,以防止残留电压的导通,进而达到省电及安全保护的目的。
其中,在该插头本体端部所设的导电片与插头本体的导线之间,另连接有一根保险丝。
前述的电源插头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切换元件,为一按压开关或滑动开关。
前述的电源插头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切换元件,可为带显示灯的开关,以供显示导通或截止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借助切换元件置于不同形式的电源插头,使电气设备于不使用时,得以借助切换元件构成截止状态,使电源端与电气设备呈完全的断路,以防止残留电压的导通,进而达到省电及安全保护的目的,另在切换元件与导电片之间设置保险丝,以避免电器使用时,负载过大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及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插头本体 11导电片 12电缆线 121导线 122导线
13切换元件 14保险丝座 15保险丝 16旋钮 1a欧式插头
1b英式插头 1c美式插头 1d美式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部份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插头本体1,于该插头本体1前端设有供插置于插座的导电片11,后端设有一供连接于电气设备的电缆线12,其中,该插头本体1的适当位置(本实施例设于邻近导电片11的位置)设有一供选择为导通或截止的切换元件13,使该切换元件13突露于该插头本体1的表面,且该切换元件13为如图所示的按压开关,或其他不同型式的滑动开关;
一保险丝座14,置于切换元件13的后方,以供锁入不同安培数的保险丝15后以旋钮16锁合;
借助前述的构件,连接于插头本体1的电缆线12所设的导线121、122(本实施例为两导线),将导线121直接连接于其中一导电片11,另一导线122则先连接于保险丝座14后,再连接于该切换元件13后,再由切换元件13连接于另一导电片11。以便当插头本体1所装设的电气设备于不使用时,得以借助该切换元件13选择于截止的状态,使电源端与电气设备呈完全的断路,以防止残留电压的导通,进而达到省电及安全保护的目的。
前述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由于电源电压于进入切换元件13前,经过保险丝15,因此,于电气设备使用中可能会造成负载过高时,该保险丝15将会因安培数过高而熔断,以构成安全保护作用,且于熔断后使用者可由旋钮16旋开,以供更换新的保险丝15。再者,该切换元件13可设为带显示灯的开关,使其于导通或截止状态时,借助亮灯构成显示以利于辨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佑瑜,未经刘佑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1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