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面板电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0386.2 | 申请日: | 2009-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卢长军;耿伟;张龙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G09F9/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李正清 |
| 地址: | 10009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面板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电视机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采用LED自发光显示面板,从而提高电视显示图像的亮度和色彩还原度的LED面板电视机。
背景技术
自从电视机发明以来,电视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新产品层出不穷。目前最先进的电视机产品是LCD液晶电视机,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LED背光源电视机等均属于LCD液晶电视的范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LED电视机”,真正的LED电视机应该是LED直接成像的。LED背光源电视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LED电视机,只是使用了LED照亮屏幕的LCD液晶电视,它可以有两个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将显示屏的整个背面换成LED(所谓“直下背光”),或在周边放上LED(所谓“侧光”)。如今的电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液晶电视的市场更是达到白热化的阶段,差异化竞争成为各个企业全新的发展战略。
LCD面板电视机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具有以下不足:1、亮度不够,2、LCD响应时间长,3、LCD色彩还原不够,4、LCD面板存在画面拖尾现象,而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
虽然现在消费者广泛认识的LED电视机的屏幕依然是液晶面板,只是有LED背光模组替代了传统背光源而已,仅仅是背光源的变换,却由于得益于LED光源的优秀特性,因此能够大幅度提升液晶电视的色域值,使液晶电视在较低的功耗下实现更高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以及动画表现力。可想而知,如果电视机显示面板采用LED技术,那将会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新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采用LED自发光显示面板,从而提高电视显示图像的亮度和色彩还原度的LED面板电视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LED面板电视机,其特征是由电视机壳体、显示装置、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散热装置组成,电视机壳体由防护装置和后盖组成,显示装置、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散热装置均安装在壳体内部,其中:
防护装置由防护面板与外部框架组成,防护面板固定于所述外部框架中;
所述的显示装置由LED显示面板装置、支撑内框组成,LED显示面板装置安装在支撑内框上,支撑内框安装在外框框架上,LED显示面板装置由多个经矩阵排列设置的发光单元组成,每个发光单元由M列×N行像素组成一组发光二极管矩阵,像素密度为每平方米11万点以上,发光单元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为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安装在后盖上,信号处理装置由音频处理系统、音响装置、遥控信号传感器装置及外部遥控器装置组成,所述音频处理系统、音响装置、遥控信号传感器装置及外部遥控器装置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11)的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支撑内框上。
所述控制电路安装在LED显示面板装置的PCB板上,控制电路采用扫描方式分别驱动R,G,B三色LED像素。
电视机的后盖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效果是:LED面板电视机,由电视机壳体、显示装置、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散热装置组成,电视机壳体由防护装置和后盖组成,显示装置、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散热装置均安装在壳体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电视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LED电视机”的问题,实现了由LED直接成像的LED电视机。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0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