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9788.0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春;蓝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春;蓝胜宇 |
主分类号: | C01B17/54 | 分类号: | C01B17/5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张荣玖;罗邦玺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硫炉 点火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产制糖用SO2气体的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SO2是制糖生产过程重要的辅助原料,糖厂使用的SO2目前都是通过在燃硫炉中对硫磺进行燃烧的方法获得,然而,目前的燃硫炉的点火主要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即首先在燃硫炉中燃烧汽油或柴火,然后加入固体或液体硫磺,或是在存在有硫磺的硫气化室中加入汽油或柴火进行燃烧,使得硫磺得以点燃。这种点火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需时间长,从点火到硫磺稳定燃烧需要较长的时间,点火过程不易控制,劳动强度大,2、点火时同时会产生较多的三氧化硫,这会增加设备管道的积垢;3、另一方面,这种点火方式由于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还会带来不安全的因素。本申请人于2007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生产二氧化硫气体的方法及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采用向燃烧炉中通入温度为400℃以上的热风,达到使水硫浆点火燃烧生产SO2气体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燃烧方式存在的以上弊端。但该生产SO2气体的装置结构稍显复杂,输入管道多,该点火方法需要与外部的热风加热设备配套使用,增加了工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加安全、经济实用的“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包括硫气化室,所述硫气化室是一个柱形密闭容器,所述硫气化室内部装有蓄热体,该蓄热体的温度达250℃以上,硫气化室上部有用于将固态硫磺、液态硫磺或气态硫磺或者是固态硫磺、液态硫磺或气态硫磺与空气的混合物通入到硫气化室的硫磺入口管,硫气化室下部装有高温气态硫出口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硫气化室内部装有的蓄热体是安装在硫气化室内部的蓄热管或是置于容器内部中央、通电或通气后温度温度达250℃以上的筒状蓄热体,或是容器内壁衬有的蓄热材料。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之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及燃硫炉点火方法制造出其温度达燃点温度的气态硫输入燃硫炉,使得燃硫炉可随时点火,并在瞬间内达到所需的燃烧强度;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自动控制,达到任意开、停机,避免硫磺浪费。
2、采用本实用新型之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制造出其温度达燃点温度的气态硫输入燃硫炉,可使得燃硫炉在完全密闭情况下点火,避免SO2气体的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人身体造成危害。
3、采用本实用新型之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不仅仅可以直接产生气态硫供燃硫炉使用,还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人先前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1138107”、名称为:《一种燃硫炉点火装置及燃硫炉点火方法》的配套装置使用,对该装置产生的硫蒸汽由于输送路程太远、造成冷凝后被少量固化的冷凝硫蒸汽进行加热,使之变成高温的硫蒸气再通入燃烧室燃烧产生SO2,实现硫磺的高效燃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1~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一种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蓄热体为蓄热管);
图2~图3: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内的蓄热体的不同结构形式:
图2:蓄热体为置于容器内部中央、通电或通气后温度温度达250℃以上的筒状蓄热体,
图3:蓄热体为容器内壁衬有的蓄热材料;
图4-1~图4-3:燃硫炉点火辅助装置的不同形状的筒状外壳:
图4-1:筒状外壳横截面为椭圆形,
图4-2:筒状外壳横截面为方形,
图4-3:筒状外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图中:
1-高温气态硫出口管,2-硫气化室,31-蓄热管,32-筒状蓄热体,33-衬在硫气化室内壁的蓄热材料,4-端板,5-硫磺入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春;蓝胜宇,未经黄永春;蓝胜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9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铝生产工艺的排盐苛化系统
- 下一篇:MEMS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