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增压缸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8367.6 | 申请日: | 200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1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潘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孝敏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增压缸,具体是应用于中小型压力机的主油缸,其包括:缸体,具有通过与该缸体配合的前缸盖和后缸盖形成的内腔;活塞,与所述内腔配合通过液压控制以提供推力。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相配套的模具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地,在该模具产业中,对压力机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行业内投入使用的压力机所采用的液压缸都是单缸单活塞结构,基于该结构的液压缸为了获得较大的工作压力通常采用提高配套的液压系统的压力和增大活塞的直径两个途径。对于前者,必然会对液压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制造和设计成本大大提高,且液压系统所输送的液压油压力过大会造成管路泄漏,后期的维护成本偏高;同时也存在提供相对较高压力液压油所需要的能耗提高。对于后者,必然存在结构增大的问题,给安装和维护带来很多困难。
中国032377495号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典型的通过增加液压油系统的压力提高主油缸压力的主油缸,所记载的主油缸包括主活塞和设置在该主活塞的活塞杆内的增速油缸,增速油缸的柱塞直径小于主活塞直径。其实质相当于串联的两个油缸,其中所说的增速油缸因缸体内径小而在液压油相同流量条件下其活塞杆可以有相对比较快的速度。但是,串联的两个油缸其推力取决于推力较小的油缸的推力,显然该主油缸的推力取决于所述增速油缸的推力,其柱塞的推力因其缸径比较小造成其整体推力偏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且推力大的液压增压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实用新型液压增压缸,其包括:
缸体,具有通过与该缸体配合的前缸盖和后缸盖形成的内腔;
活塞,与所述内腔配合通过液压控制以提供推力;
所述内腔中部为一凸环所分割,形成前腔和后腔,相应地,所述活塞包括位于前腔的主活塞和位于后腔的增压活塞;其中,增压活塞的推杆具有轴向的作为主活塞无杆腔进油和回油管路的贯穿孔,并在该贯穿孔内设有可控单向阀以控制主活塞无杆腔的进油、回油和状态维持;
所述后端盖设有与所述贯穿孔的后部连通的进油通道,在所述缸体上设有作为所述主活塞有杆腔进回油路的第一油路和作为所述增压活塞有杆腔进回油路的第二油路。
本实用新型依据流体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一个方向的压力与该物体以上述方向为法线的面受作用的面积成正比的原理,在液压系统供给液压油液压和液压缸缸径一定情况下,可以使其提供更高的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液压增压缸,其原理是,首先,所述第二油路保持一定的压力,进油通道进油,推动所述主活塞的压力不能克服增压活塞背压腔压力,那么增压活塞不动作,所述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进油通道连通了所述主活塞的无杆腔,同时所述第一油路回油,那么主活塞下行,直至遇到阻力,此时,主活塞无杆腔的液压油压力为液压系统所提供的压力。之后,当所述压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所述背压时,第一、第二油路回油,增压活塞动作,单向阀关闭,增压活塞一直运行至压力平衡状态,通过控制增压活塞有杆腔液压油的压力可以获得此时主活塞无杆腔液压油的压力为增压活塞面积与其推杆面积的比值再乘以液压油系统所提供压力的乘积,从而,在不增加缸径和液压系统压力的情况下,使主活塞的无杆腔可以获得具有增压活塞下行过程中的上述的压力,进而,可以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增加液压系统压力或增加缸径所带来的问题。
很显然的一点是,在这里增压活塞的行程不需要太大,其工作行程的目的在于形成所说的压力平衡状态,增压活塞的存在使液压缸轴向的尺寸变化也不大,结构也是比较紧凑的。且在液压缸轴向的尺寸的变化,也就是在压力机的工作行程方向上的变化由于压力机在这个方向上的空间很大而使得上述变化对压力机的整体结构影响很小。
上述液压增压缸,在所述后端盖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同轴的顶杆,以使所述单向阀的阀芯在所述增压活塞位于后止点状态时被该顶杆顶开。
上述液压增压缸,所述顶杆固定于所述后端盖上。
上述液压增压缸,在所述阀芯的顶杆反向端设有盲孔,并在该盲孔壁的周边均匀的开有多个通孔,且所述单向阀的弹簧座固装在所述贯穿孔内,该弹簧座内设用于连通所述盲孔与所述主活塞无杆腔的通道。
上述液压增压缸,所述增压活塞的推杆通过具有高压静密封的密封套与所述凸环配合。
上述液压增压缸,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增压活塞同轴设置。
上述液压增压缸,该增压缸的配管端在所述后缸盖后侧。
上述液压增压缸,所述主活塞的推杆与前端盖配合面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防尘圈、耐磨环、活塞密封圈、耐磨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孝敏,未经潘孝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8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