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8005.7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龚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永祥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4 江苏省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色管挤塑用 分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
背景技术
管道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管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现代社会管道的主要用途有:给排水、布放线路、输送气。然而由于空间的限制,不同的供应商常常会敷设大量的管道,这些管道往往容易混淆,给施工及维护带来了不便。为此,人们通常采用在管道外面印刷可识别的符号或颜色的方式来实现方便的区分;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表面印刷的识别符号极易褪色;2、印刷材料大部分为油墨,脱落后极易污染环境;3、印刷过程中需要等待油墨的风干,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便,提供一种双色管挤塑用模具,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它依次由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所构成;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圆柱轴线是重合的;任一纵剖面上,第一环柱1与第二环柱2的外圆直径是相等的;任一纵剖面上,分流槽3的外圆直径小于第一环柱1的外圆直径;任一纵剖面上,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内圆直径是相等的;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内圆形成空腔5;第二环柱2上至少有一个与分流槽3相连通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并未贯穿第二环柱2的内表面。
上述所述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是一体构成的或分体构成的。
上述所述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材料为钢材或钢材或合金。
上述所述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对称或不对称地分布在第二环柱2上。
上述所述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的宽度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增加了分色模,因此,可以将不同颜色的材料与管道材料一起挤制,从而使有色材料永久镶嵌在管道上;生产方便,且无毒无污染,而且与护套一起干燥,不需额外的等待时间,故使管道更易识别,维护更加方便。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管道的生产中,还可以用于电线电缆、光缆等的生产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采用实施实例一的分色模生产管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一
请参见图1及图6,双色管挤塑用分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它依次由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所构成;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圆柱轴线是重合的;任一纵剖面上,第一环柱1与第二环柱2的外圆直径是相等的;任一纵剖面上,分流槽3的外圆直径小于第一环柱1的外圆直径;任一纵剖面上,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内圆直径是相等的;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的内圆形成空腔5;第二环柱2上有一个与分流槽3相连通的分流通道40;分流通道并未贯穿第二环柱2的内表面。
采用该分色模具挤制双色管道的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安装好模芯7;然后将分色模具的空腔套装在模芯7外,分色模具的分流通道40向上;接着在分色模具外安装模盖6,模盖6上的第二注塑孔61对准分流槽3;这样安成了模具的安装,开机挤塑机,通常挤塑的料经过原的的模芯模盖之间的空腔9,再通过分色模具的空腔5,实现第一种材料的挤制;同时,第二种彩色材料8通过第二注塑孔61进入分流槽3,分流槽3将料输送到分流通道40,由于分流通道位于模盖侧,因此,挤制的管道上就形成了一条有别于第一种材料的色条,而且是镶嵌着的;这样就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施实例二
请参见图2及图3,基本同实施实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环柱2上有两个与分流槽3相连通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40及分流通道41并未贯穿第二环柱2的内表面;分流通道40与分流通道41对称地分布在第二环柱2上。
实施实例三
请参见图4及图5,基本同实施实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环柱2上有三个与分流槽3相连通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40、分流通道41、分流通道42并未贯穿第二环柱2的内表面;分流通道40、分流通道41、分流通道42对称地分布在第二环柱2上。
当然,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第一环柱1、分流槽3、第二环柱2可以是一体构成的或分体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永祥,未经龚永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8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热压消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消防水带的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