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脚踏车四活塞制动油压煞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67315.7 | 申请日: | 200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万丰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玮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廉振保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脚踏车 活塞 制动 油压 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脚踏车四活塞制动油压煞车器,特别涉及其油压缸本体的两侧分别装设有两组活塞,且来令片结构包括两相对应的来令片、一弹簧组件与一固定栓的自行脚踏车四活塞制动油压煞车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台湾公告号150632新型专利案“钢索传动之油压煞车器改良结构”以下称已知结构,已知结构主要包含一煞车总泵浦与一碟式煞车器,其中,如第2图中所示的已知结构,该碟式煞车器为单一活塞结构,在油压缸主体内设有两来令片,该两来令片的相对侧设有煞车片。
然而,已知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一、已知结构的碟式煞车器为单一活塞结构,煞车制动力明显不足。
二、两来令片之间没有设置任何辅助归位的组件,使煞车动作结束后,来令片与活塞的归位速度不佳。
三、来令片上的煞车片没有设置槽沟,使碟式煞车器内的脏污、异物无法快速排出,且容易受热胀冷缩效应的影响而导致变形。
有鉴于此,发明人针对此方面进行研究改进,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脚踏车四活塞制动油压煞车器,包括油压缸本体、来令片结构,其中,该油压缸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活塞,于侧边则设有一油压入口,内部则设有容置空间、活塞槽一与活塞槽二,该来令片结构装设于油压缸本体内部的容置空间,其包括两相对应的来令片、一弹簧组件与一固定栓,所述两来令片各于相对应的一侧设有煞车组件,该煞车组件具有多处槽沟,而弹簧组件则装设于两来令片之间,该固定栓用于将来令片与弹簧组件组装成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缸本体与来令片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来令片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碟盘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油压缸本体
11——活塞
12——油压入口
13——容置空间
14——活塞槽一
15——活塞槽二
16——O型环
17——固定螺盖
20——来令片结构
21——来令片
211——煞车组件
212——槽沟
213——穿孔
22——弹簧组件
221——穿孔
23——固定栓
30——碟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脚踏车四活塞制动油压煞车器,主要由油压缸本体10、来令片结构20组成,其中,该油压缸本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活塞11,在侧边则设有一油压入口12,所述油压缸本体10的内部中央具有一容置空间13,在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两容纳活塞11的活塞槽一14与活塞槽二15,该活塞槽一14自容置空间13向外完全贯穿出油压缸本体10,而活塞槽二15并未完全贯穿,仅具有恰可容纳活塞11的深度。
请参阅图3,该来令片结构20装设于油压缸本体10内部容置空间13,所述来令片结构20包括两相对应的来令片21、一弹簧组件22与一固定栓23,其中,该来令片21表面设有一穿孔213,而两来令片21在相对应的一侧各设有煞车组件211,该煞车组件211具有多处槽沟212,而弹簧组件22装置于两来令片21之间,所述弹簧组件22具有两相对应的穿孔221,该固定栓23穿过两来令片21的穿孔213与弹簧组件22的穿孔221,将两来令片21与弹簧组件22组装为一体。
请参阅图3,第一对活塞11经由容置空间13装设入活塞槽二15内,之后再将来令片结构20装设于容置空间13内,最后将第二对活塞11装设入活塞槽一14内,并以O型环16与固定螺盖17封住活塞槽一14的向外槽口。
当自油压缸本体10的油压入口12注入油压时,前、后两侧共四组的活塞11向内压迫来令片结构20,此时两来令片21向内紧靠并夹紧使煞车组件211紧贴于自行车的碟盘30,达到煞车目的,而当油压退去时,位于两来令片21之间的弹簧组件22将两来令片21连带活塞11快速向外推,使来令片21与活塞11在煞车动作后可快速归回原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所具油压缸本体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组活塞11,通过一共四组的活塞11作用,使来令片21的内夹动力增加,同时提高煞车摩擦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玮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万玮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